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二章 決戰開始,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動

定南軍的弓箭手,都是秦浩明從天雄軍中挑選出來,也算是強手了。但從真正意義上說,距離建奴尚有一段距離。

秦浩明自己這兩年也有練射術,比起當初是強過百倍,但比起建奴射手來就差的遠了。

明軍的弓力普遍不強,多半不到十個力。

按後世演算法,這些明軍的傳統弓只有六十磅左右,相比後金兵普遍的一百多磅,甚至一百五十磅以上的力道,確實是弱了太多。

建奴的一百五十磅也是罕見的射手,按後世複合弓的演算法也有四十五磅左右。

這個力道在百步之內足可力透磚牆而入,箭顫而不落,深入磚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定要強行和建奴比弓箭,那無疑是自廢武功,傻逼了。

前線負責指揮漢軍旗的將領,是尚可喜的弟弟尚可位,由於漢軍旗的射手普遍力弱,走到二百步時,他並沒有叫他們射箭。

距離很近,已經可以勉強看清城內那邊的情形。

在漢軍旗眼中,對面的銃手看不清楚面目,一個個站在懸掛之後,只能透過空隙觀察他們。

當漢軍旗發現對面的軍人只有少數披甲,多半也是綿甲或無甲兵時,他們的膽氣壯了很多。

在這個年代,有甲或無甲絕對是衡量軍隊是不是精銳的標準。除了這個標杆之外,再無其它。

走到百五十步左右時,整條戰線的漢軍旗和韃子兵都情不自禁的弓起了腰。

定南軍火器犀利,和別的明軍大不相同,無論是漢軍旗和韃虜,那都是領教過的。

在二百步的時候,聽說還能把人打死。

秦浩明和閻應元等人站在相對安全的觀察哨裡,默默注視著前線情況。

決戰的時候到了!

整條五里多長的戰線上,建奴一次就投入了大半的兵力。

放眼看去,到處是潮水般的八旗兵。穿亮銀甲的白甲兵,穿鐵甲或綿甲的紅甲兵,少量綿甲或鎖甲乃至無甲的旗丁跟役和漢軍。

但衝在最前端的,還是尚可喜的漢軍旗。

建奴的陣列十分齊整,哪怕是漢軍旗也是一樣。

軍官們站在縱隊線的兩側負責指揮,他們或是穿著亮甲,或是插著背旗,從鎧甲和背旗的式樣上來確定指揮者的身份。

軍官從低到高,站位也各有講究,秦浩明眯著眼看向陣後,發覺了大旗之下的尚可喜和其他漢軍將領。

“老狗。”秦浩明啐了一口,眼中滿是鄙夷之色。

不得不說,同樣是明軍,但是投降了建奴的漢軍旗,在陣列和氣勢上,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

“將來要凌遲此人,方能解氣。”秦浩明又說了一句,重新把目光投向戰場上。

穿著印染的藍色或青色箭袍,外罩綿甲的漢軍旗越逼越近,他們的陣列一個小圓陣疊一個小圓陣,象一層層疊疊的魚鱗累積在一起。

這是一個標準的步陣攻擊陣列,從內行的眼中看過去,後方建奴方面的陣列十分齊整。

長槍手和刀牌手,還有弓手的位置搭配的十分合理,前進的步速也很均勻,這很明顯是一支訓練有素,身經百戰而經驗豐富的強軍。

哪怕正面的主力是由漢軍旗組成的軍隊。

雙方將士的呼吸都急促起來,終於,在抵達近百步的時候,建奴方面傳來射箭的指令。

尚可位等人渾身一震,立刻停住腳步。這個距離當然是拋射,所有人都早就把弓箭取在手中。

尚可位手中是一柄製作相對精良的鐵胎步弓,兩根長稍,弓型一字,典型的清弓製法。

但他勁力並不是很大,勉強達到了最低十個力的標準,相比於建奴射手的強弓來說,他的勁力十分普通,也就是剛到及格線的水平而已。

所有人都用標準的蒙古射法扣著箭矢,在聽到明確的指令之後,尚可位和身邊的漢軍旗一起將弓箭斜舉向天。

在大致瞄準和測算距離之後,拉動弓弦,然後松指。

上千柄弓箭一起拉響再放鬆的聲音,一下子迸發了出來。彷彿大量的彈棉花一樣的崩崩聲響,接連不停。

然後是箭矢破空時的“嗡嗡”聲,在箭矢凌空飛向對面的懸掛之後,尚可位又將第二支箭矢搭了上去。

他們的動作並不很快,也並不著急拉弦射第二支,而是不緊不慢的將勁力和呼吸調整好。

步弓的威力很大,但清弓並不講究射程及遠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