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高手在民間,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捲揚帆於大明朝野
事情一切都很順利,唯獨在流民的處理上,顏蟄提出碰到麻煩。
原來,登州衛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收留期間,人數從十萬激增到二十多萬人,已經遠遠超過登州衛的吸納能力。
之所以現在還能撐著,那是因為有漁業在支援,流民至少還有魚粥喝。
雖說食物可以勉強解決,可很快冬天即將來臨,來自蒙古草原的極冷寒潮,絕對會將大部分流民迅速凍死。
若是這樣,雖說亂世人命賤如狗,但面對這樣的悲劇,還讓人扼腕嘆息。
“登州衛現在收容多少人?”
秦浩明低頭盤算,朝眾人問道。
“秦督,登州衛能容納百姓的機會,一是軍隊,二是漁場、三是衛所各類商肆店鋪,經過挑選,有五萬一千的青壯被吸收。
學生估計,有十七萬多人無法安置。
當然,隨著建設鹽場工作開始,還會有人力需求的地方。不過,現在還有個很重大的問題是,這些人當中老弱居多。
而且,即便全部專案都建好並執行,學生估計,頂多再吸收一萬餘人就到頂,剩下的百姓依然無法容納。”
顏蟄一直負責統計人數,資料張口就來,而且,分析得非常透徹。
“無妨,剩下的都轉運到舟山群島。從登州衛運糧過來,在這裡墾荒,應該可以安置。”
讓登州衛接受流民之前,秦浩明就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因此,他毫不猶豫的說道。
“稟告秦督,恐怕這裡容納不了十幾萬人。
學生在幾個島嶼走了一圈,稍為統計一下,現在舟山群島中,還有大量的鹽鹼地未能加以利用。
其中輕度鹽鹼地約七萬畝,分散在各個島嶼中,重度鹽鹼地約十萬畝,主要集中在六橫島。
而真正能用於開墾的良田不多,約十幾萬畝而已。如此一來,平均一人才一畝地。而新開荒的地,恐怕難以養活這些人。”
此時,吳鋒站出來,苦笑著說道。
秦浩明哦了一聲,皺著眉頭不覺暗歎,還真沒有考慮到這些鹽鹼地,莊稼難種,谷麥難收,如何利用倒還真是一件難事。
真的只能這麼閒置麼?
“秦督,學生所憂之事,乃這麼多人聚集在登州衛,對我軍期待殷殷。如果被我軍冷漠對待,那些百姓定會大失所望,滿懷怨恨。
如果其中有不良之徒,趁機煽動百姓鬧事,恐怕難免有一場血腥的紛爭。這樣的結果,將會使百姓與我軍兩敗俱傷。”
吳鋒鄭重的話語,讓秦浩明不覺點頭稱是。
“先運過來再說,好歹這裡暖和一些,糧食本督從福建接濟,先保證這些人活下去便可。
至於其他,總能夠想辦法慢慢的地安排消化,更何況我軍將來還要擴充軍伍,也可從流民中優先選拔。”
秦浩明當機立斷,朝眾人吩咐道。
“秦督,這些鹽鹼地,其實未非一無用處!
據末將的經驗,鹽鹼地經改良後,其鹽鹼程度會減弱很多,雖然還不能用於種糧食,卻可以用來種其他耐鹼作物。
比如輕度鹽鹼地改良後,可用於種植桑樹,重度鹽鹼地改良後,可用來種苜蓿、鹼蓬、鹽角草、濱藜等作物。”
驀然,其中一個登州衛副千戶高聲說道。
“哦,沒想到這鹽鹼地還有這般用途,你叫什麼名字,倒是讓本督開了眼界,你怎麼懂得這些。”
秦浩明指著他問道。
“稟報秦督,末將叫李曉峰,三號福船舵手兼副千戶。
末將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以前在河南老家時,也在鹽鹼地種過桑樹。
這桑樹為耐弱鹽鹼、耐低溫乾旱之樹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後的鹽鹼地上種植。
桑樹若能成功在輕度鹽鹼地上種植,便可以養蠶繅絲,當可為我軍一大財源。
若秦督信得過我,末將願意試一試。”
高手在民間啊!
李曉峰的這番話,讓秦浩明大喜過望。
他可是知道,養蠶繅絲的利潤乃是極高,若能改良鹽鹼地,用來種桑養蠶,卻是最好不過,比種田強太多。
生絲這種東西,若只在大明銷售的話,價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潤大的,乃是對外出口貿易。
上次好像聽鄭芝龍談過,由於完全壟斷了對日貿易,在把福建生產的生絲販運到日本後,每擔的出手價高達幾百兩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