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婚,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捲揚帆於大明朝野
“若非昔日之因,何來今日之果?在他心中,真無我一點容身之處?”
葉紹梅心裡充滿苦澀。
拿起身邊的一盞精緻絕倫的鴛鴦燈,放入水中,那一團明亮的燈火,隨著盪漾的碧波,緩緩而下,流向遠方。
“一願郎君常健。”
“二願郎君與柳姐姐早生貴子。”
“三願如同樑上燕,來生長廝守。”
三盞精美的河燈,三聲祝願,隨著一縷青絲,隨同南浦溪水緩緩流向遠方。
福州城,總督府。
距離秦浩明大婚只有三日,前來送呈賀禮的嘉賓越來越顯高貴,許多人都必須由他親自接待。
山東巡撫顏繼祖和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也隨著行人司的官員親臨福州,為秦浩明的婚禮來賀。
其後,還有宣大總督盧象升和寧遠總兵祖寬於次日抵臨。
崇禎十二年十月十八,天高氣爽,風和日麗。大吉,宜嫁娶。
辰時初,行人司郎中代表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向柳如是、戚婉如、顏芸娘賜夫人誥命,方鏍牢燭,雕費彩飾,金銀連鏪,雜器豪華,禮儀之隆重,前所未有。
辰時三刻,盧象升和顏繼祖、駱養性分別登臨戚家和鄭家、張家,呈遞親迎版文,再納親迎贄禮。
豕雁籠盛、羊酒繒裹、臘脯果珍,絡繹遞進,戚家和鄭家、張家在門前設青布幔為青廬,迎接秦浩明的迎親隊伍。
其中,鄭家是作為顏芸孃的孃家,而張雲在福州的臨時府邸,則作為柳如是的孃家。
良辰吉時至,三位新婦要去夫家,秦浩明的族人、朋友、親衛、屬僚組成迎親隊伍,浩浩蕩蕩朝三家奔去。
好在為了方便,三家特意連在一起,倒是省了許多時間上的耽擱。
數百迎親隊伍齊聲喝彩,車隊啟行,沿城中主要大街繞城半周,沿途觀禮者摩肩接踵,真是舉城同慶,好似過節一般。
迎親隊伍從總督府至鄭家,鄭府作為顏芸娘陪嫁的僕役、婢女便跟上了,足有幾十人之多,妝奩器物裝了整整幾十輛輛牛車,綿延數里。
沿途看熱鬧的民眾嘖嘖讚歎,皆道南安鄭家家財雄厚,看來是決心要在嫁妝上勝過其他兩家的,以彰顯顏芸娘在秦府的地位。
戚夫人與夫君戚綱同車,有僕婦向她稟報鄭家嫁妝的數目,戚夫人目露愁容說道:
“唉,我戚家只為婉兒準備了二十車妝物,這不是被鄭家比下去了嗎?難道婉兒在秦府要比顏芸娘低一等?”
戚綱搖搖手,不以為意,笑道:“和鄭家鬥富,那是以卵擊石,你可知道鄭家還有五十萬兩的陪嫁!
你放心,婉兒絕不會因此就低顏芸娘一等。”
一路上車馬如龍、行人如織,在福州城綿延數里,萬眾爭看,盛況空前。
秦浩明身著白底金紋的禮服,騎在高頭大馬上,身邊是族人和親衛組成的迎親隊伍。
薄暮酉時初,總督府張燈結綵,賓客如雲,堂人執燭,雜器豪華,錦氈鋪地,鼓樂喧天,秦浩明下馬,走到婚轎邊,把三女一一牽出。
秦浩明居中,三女在後,鸞帶相結,在贊者的唱禮聲中步入總督府,過門廳、茶廳,直入正廳,拜見族老等長輩。
鄭家、張家、戚家的管事大聲報唱陪嫁禮單,一項一項報了半天,觀禮的賓客讚歎聲不絕。
滿殿笙簫絲竹之樂,酒斛譁然交錯。眾人皆在堂下,滿面歡喜,談笑風生。
禮畢,三女向秦家長輩行過禮後分別入住東、西、北雙廊樓,秦浩明則要在外陪賓客飲宴。
秦浩明早已料到參加婚禮的賓客會出奇的多,總督府正廳絕對容納不下這麼多人。
所以兩日前便在府外的空地上,以軍帳方式蓋起三十六個大錦帳,每個大錦帳內鋪氈席,設筵席,可容二十名賓客飲宴。
各依身份地位巧為安排,這樣,到賀的六、七百名賓客皆大歡喜。
三十六個大錦帳要一一應酬到,閻應元和洪迪新跟在他身後,一人手裡提個大酒尊,秦浩明向來客敬酒都由他二人為之斟酒。
秦浩明酒到杯乾,眾賓客甚喜,認為他熱情豪爽,沒有絲毫總督架子。
孰不知閻應元和洪迪新二人提著的酒尊裡盛的乃是蜜水,若是平日何妨一醉方休!
但今日是大喜日子,秦浩明可不想喝得酩酊大醉,一覺睡到日上三竿,那豈不是辜負了三位嬌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