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四章 明月中秋,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67♂書÷吧.】,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第三捲揚帆於大明朝野

九月中秋前後,月大如盤,高懸於孤冷天空,照得四野如同白晝。

京杭大運河終點,杭州城外渡口,在皎潔月光的照耀下,波光盪漾,顯得格外靜美。

譁,譁,譁……

水霧茫茫的河水之上突然傳來一陣划槳聲,聲音越來越響,夜幕下的河面上驀然出現黑壓壓的一大片黑影,緩緩而來,遮蔽了整個江面,看不到半點波光。

遠處,一艘艘長達數十丈的漕船順水而來,一張張風帆在夜空中鼓盪著,一面面大明日月旗在風中獵獵招展。

帆影漫江而來,連綿數十里,足足有兩百多艘大船,正是秦浩明從德州而來的船隊。

最前的那艘漕船上,秦浩明和軍中親衛將領李想等人,甲冑齊全,拉風的披著一襲紅色大氅,迎著江風,望向那數百米之外即將抵達的碼頭——杭州碼頭。

漕船越行越近,藉助明亮的月色,前面的渡口碼頭已清晰出現在他們的視線中。

渡口兩旁,手執長矛腰刀的漕丁,分列兩行,正在負責維持江面秩序。

碼頭上,一名鬚髮皆白的官員,頭戴官帽,身著緋色官袍,肅然而立。在他的身後,以鄭芝龍和漕運總督為首,站滿了大大小小的官員。

杭州巡撫和漕運總督,偕同遠道而來的鄭芝龍,親率一眾官員連夜到碼頭迎接!

在他們的身後是無數的車馬,還有近千的民夫,連綿不絕,一直延伸到城門口。

這是杭州府組織的民夫,為了幫助他們把物資轉移到鄭家的海船上,提前做的工作。

時至今時今日,秦浩明的赫赫威名,及得天子厚眷已響徹大明全境上下。尤其是他出自江南,更是讓江南官場歡呼雀躍倍感自豪。

漕船緩緩靠岸拋錨,船舷立馬搭上甲板,秦浩明和一眾親衛迅速下船,在杭州巡撫的介紹下,和杭州府官員寒暄認識。

這都是官場千百年來不變的流程,不足一一道哉!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眾位官爺披星戴月,不是來搬運貨物,也不是勤於公事,這些自然有下面的官吏負責搞定。

之所以餓著肚子吹著江風,沒有在中秋佳節陪著家人,目的便是為了和聲名正盛的年輕總督喝酒敘事,提前建立人脈關係以備不時之需。

否則,沒有用處和意義的事情,這些官老爺誰願意做?

在一片殷勤的恭維聲音中,剛剛下船的秦浩明隨著杭州官員,再次登上湖船,沿著運河直達錢塘江,沿遊徹曉。

江浙之地自古富庶,尤其是杭州城更是個中翹楚。

大明的戰亂此時並沒有波及這個城市半分,故而船行至蘇堤處,便可看到百姓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他們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

至於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高樓,臨軒賞月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

船上,整個杭州城的高官齊聚,幾十人的宴會極近奢靡豪華,人頭攢動,絲竹之聲始終間雜著馬屁聲,不停的在秦浩明的耳邊繚繞。

作為嘉賓,對於絡繹不絕的杭州敬酒官員,秦浩明一律帶著微笑,依據他們的官職,或一飲而盡,或淺談輒止。

今晚的酒席,可謂真正的民脂民膏。在場的每個官員,要是靠他們俸祿,幾年所得也未必能夠置辦下來。

可那又如何?

這裡不是他的地盤,掀桌離去,或冷臉相對,還是怒聲呵斥?

幼稚!這不是給臉不要臉,徒勞無功嗎?

杭州官員的拳拳好心厚意,被你當成驢肝肺,真當自己是天下第一人不成?

不說別的,吃喝住宿人家都是費盡心思安排,還有什麼不滿意?

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想要耍威風,回到自己的地盤的再說。

是夜,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聲樂喧譁,真所謂佳節也。

杭州城裡,就是中等之家,亦登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

雖陋巷貧簍之人,也是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天亮不絕。

第二日餉午,所有物資和五千多將士皆轉到鄭家海船上,由鄭芝龍率領船隊沿著東海海岸線,直達福州城。

而秦浩明則打算在杭州逗留幾日,帶著鄭家留下來的五十艘海船,等待四方人員聚首杭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