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六十六章 受降,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動
“什麼?”原本不動如山,隨口問問的秦浩明,臉上不禁色變,城裡圍住一條大魚,居然就這樣輕易被跑了。
在場眾位將領面面相覷,建奴中有名的人物,沒有聽說過這號人啊!
只有董長青眼角抽搐,腦海裡回憶起鰲拜的資料。
鰲拜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建奴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滿洲鑲黃旗人,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如今聲名不顯,可乃秦督建奴必殺的十人之一。
現在這種情況下,讓他悄無聲息跑掉,怎不讓秦督憤怒。
估計接下來,軍中問責自查怕是小不了。
“大人,鰲拜大約是昨夜子時後刻離開,罪人也不知他用什麼方法。只是接到族人稟報,才知道他們臨戰脫逃。”
乎徒跪在地上,恭敬得像條狗,低聲稟報。
由不得他不臣服,闔族上下幾千人的性命都掌握在眼前年輕的大明將領手中。
只是他有點奇怪,鰲拜雖說是費英東之侄,大清的巴圖魯,但只不過是皇太極身邊的侍衛將領。
在大清朝廷中,算不得什麼厲害角色,卻為何讓大明將領如此重視。
也正是因為他的逃跑,乎徒才下定決心放棄抵抗。否則,說不定他還會堅守一段時間,畢竟,把全族性命交給明人,誰也不願意。
殺的大明人太多了,怕他們報復。
“乎徒頭人請起身,令城裡所有人繳械,出城,接受看管。”
讓鰲拜跑掉,秦浩明雖然懊惱,但看到乎徒如此合作,心裡又有其他的一些想法。
現在是敵後,不比在大明境內,正是需要帶路黨和蒙奸的時候,還是以懷柔為主恰當些。
說起來,蒙古人除了科爾沁是建奴的死忠,其他的部族有奶便是娘,這從關寧鐵騎中有大量蒙古人便可知。
乎徒聞言大喜,抬頭仰視著秦浩明道:“大人果然是仁義君子,罪人一定聽從大人的教誨,從此就是大人鞍前的獵犬,為大人叼來射下的鷂子。”
至於說接受看管,這也是必然之事,乎徒勉強爬起身來,開始接連下令。
在他的命令下,諸臺吉和蒙古將領都接受軍令,沒有人質疑或是想擺出反抗的態度來。
城中接連響起號角和命令聲,在得到允許後,諸臺吉派出大批塘馬在城中呼喊。
秦浩明這時登上土臺,眺望城中,整座瓦房店都彷彿在他的腳下了。
這座封丘並沒有發揮它原本的功用,一天一夜的時間,土丘壘的高過城頭。
可以容納幾百士兵於其上同時發動攻擊,還可以推上幾門火炮,由上至下的轟擊。
估計也正是因為看到土丘壘成,乎徒和城中的臺吉們才徹底絕望,沒有人再想著抵抗的事。
因為很明顯,這土丘築成之後,城池的陷落不可避免,並且連拖時間都辦不到了。
乎徒的投降也算是明智之舉,城中也沒有幾個死硬份子,大量的牧民和甲兵先是三三兩兩,接著成群結隊,最終如潮水一般湧出城來。
螻蟻般的人群就聚集在秦浩明的腳下,他不動聲色的看著這些人,蒙古人也用敬畏的眼神偷偷摸摸的打量著秦浩明。
在這種高度,用這樣的角度打量著腳下的人群,很容易叫人有潛移默化的改變,秦浩明不停的提醒著自己。
眼前這一場勝利固然值得驕傲和自豪,完全應該高興,但更兇猛殘暴的敵人還遠在遼東,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大敵!
同時還有更深遠的威脅,在身後龐大的大明帝國體制內,還有無數的敵人。
對此,秦浩明提醒自己,任何情況下都要小心翼翼,不要有疏忽懈怠,更不能驕傲自滿……
一隊隊的牧民和騎兵從城門出來,他們或是垂頭喪氣,或是膽戰心驚,或是心懷不滿,把臉板的鐵青。
不管怎樣,還是沒有人抵抗,騎士們川流不息的從城門出來,有老人,有壯年男子,有臉上還有青澀之色的青年甚至是少年。
論騎術這些蒙古人真是毫無挑剔,在這樣擁擠嘈雜的地方,地形又因為人多而變得十分狹窄,他們還是小心的控騎前行,並沒有發生擁擠和混亂。
戰馬嘶鳴,卻是絲毫沒有人聲。
定南軍的將士們沉默著,蒙古人當然也沒人在交談,只有間或響起的指令聲打破這種有些危險的沉默。
大隊的蒙古人在指令下,到規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