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之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一題三詩,帝國支撐者,暗夜之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見明中信孤零零端坐於桌案之後,眾人皆離得他遠遠的,包括明有仁、明中遠,估計是怕眾人懷疑他們提醒明中信。

一位年約三旬的讀書人上前抱拳道,“在下梅林,斗膽第一個為明少爺出第一題。梅蘭竹菊四君子不可分割,既然你在蘭亭文會上作了關於蘭的詩,那麼在此,你可否讚美一下其他三君子?”

明中信點頭應是,他心中明白,這位屬於中立的,只是想驗證一下他的才學。

他作閉目沉思狀,眾人知道,他在醞釀,一時間明府門前鴉雀無聲。

突然,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這三君子算是幾題呢?”

眾人望去,卻見只是一位書童,一臉天真樣,回頭望向明中信。

是呀!這三君子算幾題呢?

明中信開眼望向書童,沉吟不語。

“我們也不為難你,你既然在文會上為‘蘭’作了三首詩,為這三君子各作三首詩,應該難不倒你。你如果作出來,算你透過,就算你三題吧!”

眾人一陣騷動,這是誰啊!如此無恥,你給作三首?就這時間,現場發揮,做出一首被現場讀書人認同的都難,更何況今日現場還來了黃沮、孫宇兩位大家,被評佳作的機會並不大啊!

現在,就連唐逸之、黃沮、孫宇、錢師爺四人都覺得這人太陰毒了!

一時間,明中信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當然,今日明中信本來就是眾人的焦點,多點也無妨!

明中信朝著這位發言的尖嘴猴腮、眯眯眼中年人一笑,應道,“既然這位先生如此說,那麼我就作一作又何妨。”

眾人一聽一陣譁然,這明中信還真是有底氣,一時間,眾人更加期待。

卻見明中信站起身形,提筆就寫:

尋梅:無事不尋梅,得梅歸去來。雪深春尚淺,一半到家開。

停筆稍作思考,繼續:

山中梅: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去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早梅:奼紫嫣紅恥效顰,獨從末路見精神。溪山深處蒼崖下,數點開來不借春。

梅林上前將三首詩拿起送到黃沮面前,請求鑑賞。

眾人一翻推辭,最終大家推舉唐逸之先行品鑑。

梅林在旁高聲唱詩,眾人聽完,皆等著唐逸之品評。

唐逸之先行觀看,卻正是“尋梅”,他觀看半晌,評鑑道,“此詩用寫實的手法將尋梅情形娓娓道來,抒發了心中閒適自然的踏雪尋梅的心情。勉強算得一篇佳作,不過,與明中信此前的文名不太符。”

在場讀書人紛紛點頭,不錯,第一篇算過關了。

明家眾人卻心中一沉,這評價不太高啊!

蕭森則面上一片喜色,看來明中信還真的是江郎才盡了!

拿起第二篇“山中雪”,孫宇品評道。

“‘曉雪初晴’寫盡冰封世界,清涼人間,身處其中,油然而生清冷孤獨之感,‘簷流未滴’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閒’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全詩含蓄地表現了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佳作,佳作,實用佳作!”

說到此,孫宇面帶深意地望了望還在做詩的明中信。

在場眾人議論紛紛,無比激動。一時間,羨慕的目光紛紛投向了正在做詩的明中信,明中信卻仿若並未聽到,仍舊低頭做詩。

而蕭森的表情更加精彩,大張著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心中在喊,僥倖,一定是僥倖,明中信絕無此等才情!

“我來看第三首。”黃沮當仁不讓,拿起了“早梅”。

然而他卻眼神不動,緊盯詩稿,久久不語。

“妙,妙,妙!”黃沮尚未品評,直接三個字,表達了他的喜悅之情。

黃沮懷著激動的心情品評道,“此詩先借用東施效顰這一典故,用一個‘恥’字,寫出梅花不肯隨波逐流的可貴品格。這首詩貫串著一個‘獨’字,‘恥效顰’體現了‘獨’,‘不借春’也體現了‘獨’。又貫串著一個‘見’字,見於‘末路’,見於‘溪山深處蒼崖下’,既‘獨’又‘見’,既孤高又勃發,寫出了早梅的特色,更是表現了做詩者的美好人格理想的一種體現和象徵。”

在場眾人表情更加精彩,年長者沉默不語,不斷思量著詩中的獨,再想明中信僅僅十四歲,卻被眾逼得要詩詞會友,一時間百味雜陳,心中苦澀。

年輕者紛紛鼓掌,表達了對明中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品吳掌櫃

陶人張

鐵血鑄新明

故土難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