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之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九章 府城情勢,帝國支撐者,暗夜之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通判,你看?”馬良望向吳通判。
“讓其進城吧!”吳通判道。
“是!”
不大一會兒工夫,斥候進來。
“如何?”明中信急問道。
吳通判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剛才就奇怪這馬指揮怎麼將一個年輕人帶進城來,此時這年輕人居然越俎代庖詢問斥候,而馬良也在旁默許,這就很奇怪了。
但更令他奇怪的是,那斥候居然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躬身向這少年稟報。
要知道,在軍中等級森嚴,絕不能混亂等級。現在這種情況,說明此少年在軍中也有一定的話語權。從而,也就說明這少年不簡單啊!
吳通判以審視的眼神望著明中信。
“匪軍已經退出二十餘里,進了山中隱匿不見。”斥候回道。
明中信一臉失望,看來,這條線索又斷了!
“你們未曾到林中查探嗎?”馬良接著問道。
“進去了,但林中幽森,樹林密佈,匪軍將蹤跡掩蓋得極好,無從發現!”斥候稟報。
“哦,繼續在城外各個方向查探!”
斥候應是而去。
“不知這位是?”吳通判一指明中信,向馬良詢問道。
“哦,這位乃是我的小兄弟陵縣明中信,他乃此次院試考生,隨我一同前來府城應試!”馬良解釋道。
“陵縣明中信?”吳通判大吃一驚,上下打量著明中信。
難道是那位?
“怎麼?吳大人聽過我這小兄弟的名諱?”馬良也是驚奇吳通判怎會對明中信這個名字如此反應?
他卻不知,當日,考場夾帶一事雖最後被明中信證實是有衙役陷害於陵縣學子,但由於駁了蕭知府的面子,官吏們忌諱在蕭知府面前提起明中信這三個字。
但這事太過敏感,再加上當時還是由李閣老與魯子善出面解決,人們紛紛猜測這明中信與兩位的關係,雖明面上不說。
但暗地裡,官場中人皆對這位明中信有了深刻的印象,更何況,蕭知府在明明與明中信有怨的情況下還錄取明中信為府案首,最後又鬧出考生認為知府徇私的戲碼!真可謂是一波三折,精彩無比,想不被府城官吏記住都難。
吳通判當時雖然不在現場不知具體情形,但最後被知情人繪聲繪色地一番描述,尤其是這明中信與李閣老的關係被說得有眉有眼,作為一個有心上進的官吏,對此自是印象深刻。
如今聽說座前正是那位主人公明中信,豈能不吃驚?
馬良不知因果,吳通判又不能現場解釋,所以馬良一頭霧水地望著明中信,沒想到明中信在府城如此知名!
明中信也是一頭霧水,這吳通判與自己素昧平生,怎會對自己如此感興趣呢?
吳通判不說,他二人也無法詢問,只好悶在心裡。
“不知馬指揮此來府城是?”吳通判詢問道。
雖然馬良率軍解了府城之圍,但吳通判總得問明,馬良此來究竟是趕巧?還是專門前來解圍?
但他心中已經認定,這馬良乃是趕巧了,皆因府城被圍的訊息根本就未曾來得及傳出,哪怕就算訊息已經傳出,援軍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地前來。
“馬某實在是受柳知縣所託,押送賑災糧食前來,並護送陵縣學子前來府城應試。”
果然!吳通判心中確定。
實在是吳通判得向上鋒報告,報告中必須將細節說清楚,而解圍之人是自己求援的,還是自行前來解圍,這功勞的評定可不一樣!他必須得弄清醒,如今事實清楚,他也就放心了。
不過,如此的話,他更是驚奇這明中信何德何能競然在軍中有此地位?
真個是百思不得其解,如果他知道,面前這白面書生居然正是率軍解圍的其中一路,指不定得震撼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當然,馬良是不會告訴他的!皆因在進城之前,明中信已經再三告誡他,不能將自己寫進功勞冊,否則會影響自己的仕途!故而馬良也就裝作不知吳通判詢問的目光。
“馬指揮,不知能否將解圍經過敘述一番?吳某也好向上鋒彙報事實,到時評功論獎也好有個事實依據。”吳通判繼續問道。
“也好,那馬某就敘述一番!”
馬良就將自己等人如何到此,如何發現情況不對,查探府城情勢,發現匪軍攻城後,如何分兵,如何佈置,一一向吳通判道來。
當然,遵循與明中信的約定,在敘述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