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之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七十九章,帝國支撐者,暗夜之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中遠將包裹緩緩開啟,一個雕刻精緻的盒子出現在朱厚照面前,明中遠將蓋子揭開,只見數十枚小長方塊出現在他們面前,表面光滑緊緻,看上去極其舒服。
這就是明家的玩具?朱厚照一皺眉,緩緩拿手取過一枚,細細觀瞧。
咦!朱厚照看著長方塊上的字,眉頭緊鎖,望向明中遠。
“此乃是明家主所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啊,不,據家主說,此數字其實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傳到過咱們大明,只不過,沒人重視罷了!”明中遠解釋道。
是嗎?朱厚照滿臉疑惑,表示不信,皺眉道,“此物是否與那博戲有關?”
“博戲?”明中遠一陣疑惑。
這下,輪到朱厚照向他解釋了,“古博戲始於何時,準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中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製品。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裡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採的大小,藉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說到這玩的,朱厚照雙目放光。
“漢魏以後,博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博戲中的棋子脫離瓊而獨立行棋,向象棋方向發展,成為一種遊戲。而博戲的瓊變為五木,即五個木製的骰子,也獨立成為一種博戲用具,稱為樗蒲。以擲點分勝負。博戲到了唐代,骰子成為一種獨立的博具。並且由兩個骰子變為六個骰子。據《西墅記》所載,唐明皇與楊貴妃擲骰子戲娛,唐明皇的戰況不佳,只有讓六個骰子中的兩個骰子同時出現‘四’才能轉敗為勝。於是唐明皇一面舉骰投擲,一面連呼‘重四’。骰子停定,正好重四。唐明皇大悅,命令高力士將骰子的四點塗為紅色,因此直到今天,骰子的么、四兩面為紅色,其餘四面都是黑色。
自唐代後,用六個骰子合成各種名目以決勝負的戲娛方法,在當時稱為骰子格。在骰子格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最完善的戲娛用具是宋徽宗宣和年間產生的骨牌(又叫宣和牌,即現在一些地區仍流行的牌九、牛牌、天九牌)。骨牌用象牙或象骨製成,變骰子的立方體為長方體,變骰子的六面鏤點為一面鏤點。骨牌有21種花色。每色都是由兩個骰子的點陣列合而成,因此骨牌中最大為12點,最小為二點。每色有兩張或一張,共32張。
唐代中期,與骰子格同時,又有種叫‘葉子戲’的遊戲出現。關於葉子戲的由來,說法不一。唐《同冒公主傳》說,‘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
明中遠笑笑,繼續解釋道,“此牌名為麻將,分為萬、筒、條、東、南、西、北、中、發、白,共136張牌(每人擺17疊)。另外,此副牌有兩個骰子。此牌由四人一同玩耍,隨機用兩個骰子擺出大小,以最大者為莊家,其餘三人為閒家,隨後開始玩耍本遊戲。莊家胡牌,則莊家繼續做莊,閒家胡牌,則莊家的下一家坐莊。荒莊,也就是都沒有胡牌,則莊家繼續坐莊。”
隨後,明中遠將如何拿牌,取牌,出牌,吃碰槓牌,碰牌,明槓,暗槓,聽牌,胡牌,一應遊戲方式詳細向其解釋。
朱厚照剛開始還有些不屑,畢竟,他很瞭解麻將牌之前的歷史,但這麼有趣的遊戲他卻從沒見過,越聽越興奮,越聽越激動,如此好玩的東西,他之前可沒有見過,沒有聽過,玩,必須玩!
朱厚照迫不及待地坐到了桌前,一擺手,“來,來,來,咱們一起玩耍!”
明中遠哭笑不得地望著他,此時的朱厚照哪有一個太子的模樣,分明就是一個迫不及待等著賭博的賭徒。
更何況,自己可是讀書人,豈能做此等賭博之事,雖然此物不用賭什麼,只是玩耍之戲,但終究自己不能,尤其是旁邊還有自己的族叔明有仁,他也不會讓啊!
明中遠為難地看向明有仁,明有仁卻是在那兒橫鼻子豎眼睛,顯然,在警告於他,
明中遠苦笑一聲,面向朱厚照,躬身為禮,“殿下,在下根本不熟悉此物,還請殿下另請高明。”
朱厚照一皺眉,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