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之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六章 天災降臨,帝國支撐者,暗夜之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是啊!大家談談,有何良策,一起想辦法!”謝遷附和道。
李東陽也是點點頭,將目光投向了各部大臣。
大家面面相覷,但眼中卻也閃過了無奈,既然陛下與閣老們都已經發話,他們自是無法推委,但是,這也得看資歷啊,誰先開口,誰後開口,這裡面可有講究。
吏部尚書倪嶽輕咳一聲,將大家的目光吸引過去,開口道,“此事其實不難!”
哦!這下,大家盡皆將目光投向了他,就連弘治也是一臉的探尋。
倪嶽(1444年—1501年)明代大臣。字舜諮,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好學能文,通曉經世之務。出身於官宦之家,其父倪謙曾做過南京禮部尚書,諡號文僖。倪嶽考中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任庶吉士,授編修職。成化年間,歷任侍讀學士,到東宮當值講學。天順二十二年(1486年),提升為禮部右侍郎,仍在御前講席當值侍講。弘治初年,改為左侍郎。倪嶽好學,文思敏捷,廣泛綜覽經世之務。時任禮部尚書的耿裕為人方正,秉持大禮,以致禮文制度都要倪嶽決斷。弘治六年(1493年),耿裕調到吏部,由倪嶽代任禮部尚書。後歷任南京吏、兵二部尚書,還京師為吏部尚書。
他身材魁梧,表情冷峻嚴肅,善於決斷大事。每當滿朝大臣共議某事而眾說紛紜時,他只說短短几句話,就使聽者心悅誠服。而且他對邊事有獨到的見解,但兵部卻未曾採納,甚為遺憾。而後,邊境之事盡皆應驗了他的分析,故此,弘治甚是信任於他。此時,由他主導說出,大家自是想要聽聽。
“值此天災人禍之時,安撫人心為第一要務。而安扶人心卻是必須先讓百姓吃飽穿暖,故此賑災之事刻不容緩,必須馬上進行,故此,還請陛下下召,就近調及糧食賑災,為其安置簡易房屋,令其居有家,食有糧,他們自不會鼓躁!也不會被有心之人鼓動,這點,此前河南江北行省受災發疫,災民被逼分流進入山東行省,而山東行省濟南府官府就做得甚好!先安其身,再安其心,令災民安心渡日,故此,將一場大禍消彌於無形!善哉!”
弘治點頭稱許。
閣老大臣們也是紛紛點頭,此乃持重之言啊!
“還有一條,必須將這些災民分割,而且,還得派軍隊或者衙門差役看管,不得讓有心人接觸他們,這點要切記。畢竟,人心在天災面前是最脆弱的,如果有心人稍加鼓動,只怕會心浮氣躁,再加上有心人散佈謠言,那可就是滔天大禍了!”
“此言甚是!”劉健撫須點頭稱許。
倪嶽聽得劉健所言,並未得意忘形,反而一臉的肅然道,“其實,安撫天災百姓這還在其次,最主要的,還是要將那米魯的起事之事消彌,才能令得雲南安定!”
“哦,看來,倪卿定有良策了!”弘治滿臉笑意地望著倪嶽,心中暗道,唉,關鍵時刻,還是老臣子靠譜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