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8部分,仙門,標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人大喜,終於有會說漢語的人了,周全問:“你認得扶桑神樹,你知道在什麼地方嗎?”
“啊巴喱古。。。。。。日向城,大和國王,宮殿。。。。。。西北五百里,國王宮殿。”他連比帶說,費了好大勁周全他們才聽懂,其他人也站了起來,帶著崇敬的眼神望著他們,並且指手劃腳說著古怪的語言。
周全有些明白了,老人是說在西北五百里的日向城大和國王宮殿,難道扶桑神樹竟然在那兒,或者是那兒有人知道扶桑神樹的下落?想不到這麼容易就得到了線索,真是令人振奮。
再問了老頭一會兒,已經問不出什麼名堂,只知很早以前有一個漢人在這兒住過,與老頭住在一起,所以他會說一些漢語,但能說能表達的實在有限。另外從他的隻言片語中瞭解到,似乎海島上現在最強大的不是邪馬臺國,而是倭國,也就是周全他們要去的大和王宮。
“邪馬臺國”周全在此之前沒有聽過,“倭”、“大和”這兩個名字他反而非常熟悉,他敢打包票,這個倭國肯定就是後來的日本國了。
周全四人朝著老人指點的日向城方向飛去,沿途看到小城鎮也沒有停下,幾百里路沒多久就到了,為了不至於驚世駭俗,他們在靠近城池的地方停了下來,步行走向城池。
日向城有幾萬常住人口,其規模相當於中原的一箇中小城,外面看過去雖然沒有華麗、壯觀的建築,也沒有什麼繁華的去處,但還算熱鬧,對於這窮僻的海島來說確實算是一個大城了。
剛到城外,周全就看到了一樣極為刺目的東西,膏藥旗!並且城牆上的守衛身上也有太陽的徵號,看來這個倭國真的有可能是後來日本的祖先。
周全看到這旗子雖然不爽,卻也沒有特別厭惡,他並不是憤青,況且也不能把一千多年後的仇恨追溯到這兒來,倭國才剛剛興起呢,哪裡會想到無數代後的孫子會到處侵略?實在是不能怪他們的。
另外令四人感到意外的是,城內城外戒備較嚴,有許多穿著與中原樣式完全不同鎧甲的兵馬在來往,有點將要打仗的氣氛,但是城門的守衛居然沒有盤查他們就放他們進去了,並且對他們極為恭敬。要是說這些守衛好色,看見美女就放行,那就有些錯怪他們了,因為謝雨卓和司馬文鳳都蒙上了臉,根本看不到臉。
進了城,看到他們的人都紛紛讓路,對他們極為恭敬客氣,四人越發不解,不過沒走多遠,他們就明白為什麼了,因為城內還有穿著道袍的人在走動,都是趾高氣昂,人人退避。看來在這城裡道士具有極高的身份,可以橫行無忌,再憑周全的氣度和二女的絕代身材氣質,誰敢盤問他們?這也就難怪他們在島上第一個村莊現身時,所有村民都向他們跪拜。
但是路上遇到的道士們卻盯上他們了,先是跟在他們後面,接著好幾個人圍籠過來,似有意似無意地把他們圍在中間,然後嘰哩呱啦說了起來。這些道士都穿著青色的道袍,胸口繡著一條簡化的龍紋,人人在背上揹著寶劍,他們都很年輕,沒有一個超過三十歲的,但修為都不錯,氣定神凝,從容不迫。
周全攤了攤手:“抱歉,我聽不懂,你們會說漢語嗎?”
五個小道士的道袍都是一樣的,但四個人胸口龍的圖案和衣袖花邊是藍色的,另一個白色的,看起來象是他們的頭領。白色龍紋的道士換了不是很標準的官話:“你們是誰,我們沒有見過你,你們是從哪裡來的?”
“哈,我們是第一次到這地方,當然沒見過。”
五個小道士互打了個眼色,還是剛才的白龍道士說:“日向城不歡迎外人,請你們立即離開。”
周全已經猜到這些人可能是東海劍仙知秋子的徒子徒孫,張道全說過他們有可能在附近海域隱居,沒想到他們已經在島上公然出現,並有了這麼大的影響力。他志在尋找扶桑神樹,不想節外生枝,於是笑了笑說:“我們別無惡意,更不是來爭地盤或發展信徒,只是遊歷經過此島,想去看看王宮的宏偉建築。”
五個小道士明顯鬆了一口氣,他們也看得出來眼前這四個人不好惹,不是來生事的就好。白龍道士說:“王宮只供奉我們青龍門,不接納外地道人,你還是不要去自討沒趣了。”
周全暗怒,要不是為了尋找線索,他直接就把眼前這幾個小道士丟出城去了,他強笑了笑:“我們在城裡參觀一會就走,你們何不做一次導遊,帶我們走走?不知這位道友如何稱呼?”
那道士還有些猶豫,向四人打量。牛夢耍了幾下紫金玄鐵錘,往地下輕輕一頓,腳下一塊青石板立即粉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