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短暫的安定,穿到上古當酋長,青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平息各個氏族分爭後,風和想到十三州的外官任命,必須要擱置一下。
他的考慮是有原因的,因為十三州覆蓋整個聯盟,八方異族和外放的全部區域。他劃分十三州,也是依據後世的地理位置劃分,在伏羲時代,天下的地域可不是後世的情況,聯盟的各個氏族之間的距離,有離得非常相近的,也有隔離的非常遙遠的。
兩個氏族地盤之間,出現面積巨大的無人地帶,這在上古時期,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集權式政權,還不能對偏遠的領域實施實質性的控制,如果此時,帝都任命十三州官,相當於華離國的省級或者華漢朝時的州府,這些偏遠氏族未必會服從帝都政令。
風和如是考慮,便打消了任命州官的念頭,決定在天下平定之後,再行任命州官。
經過三個月的整治,
風和已經將帝都政權模式鞏固下來。
帝都。大伏羲氏聯盟政權的中心所在,經過風和三年努力,現在已經建成了可以居住數千人口的駐地。
說其是城市,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一點也不為過。
風和便在整頓政治後,向世人宣稱人口過萬,建有土木和石頭結構外牆的駐地,人們可以稱之為“城”。
伏羲氏,尊盧氏,華氏,無懷氏和華胥氏華連分支等氏族,固定地居住於方河北岸。
戰爭間歇的這數個月裡,石生,陸餘和風麗等人,一刻也不得閒,他們組織族民,重新規劃了駐地建設。
以原來帝都所在的位置為中心,周圍圍繞著一圈,全是伏羲氏。伏羲氏經過數次融合整改,風和所定的十個分支已經完全固定下來,除了伏羲氏本部兩個分支,其餘八支,分別依據方位和龍圖騰的地位高低,排佈於帝都的八個方向上。
尊盧氏居住的荊棘林,早被族民們完全清除出來,連同周圍的山邊,尊盧氏也運用工具平整為平地。他們的地盤也擴充套件到方河邊緣,佔據了整個山間平原的西北部。
華氏則佔據了整個山間平原的東北部,無懷氏依然在方河西南,山間平原通向南方的出口之地建城。
山間平原的東南部,則留給華胥氏,梅器帶著堂澆,還有歸服的“棘人”,接管了帝都東南,方河岸邊的大部分割槽域。
從此,帝都勢力圈正式成立。
梅器和堂澆向聯盟各氏聯合宣告,華胥氏正式歸服帝都。
這個舉動,深深地刺激了遠在黃河南岸,華山之東的胥英。
胥英為人老練,年紀已有三十五歲,面黑眼黃,身上有一種怪氣,令人看後生厭。
她得到哨兵訊息後,怒不可遏道:“看來,我們華胥氏不能再沉默了,我一定要風和小兒好看。”
身旁的幫手大堆勸道:“媧姬在北岸似有行動,咱們勢必再等等,以我們的勢力,還不足以反叛。”
“等不得了,反正我們已經反了,正式與不正式有何不同?”胥英反覆思慮之後問道。
大堆道:“當然不同,正式的反叛,將會成為聯盟所有氏族的公敵,難道你忘了氏族公約了嗎?”
“唉!都怪我做準備晚了一步,
要是當年媧姬鼓動我參與之時,我便聯絡諸方勢力,現在也不必這麼為難。”
胥英在那裡難受,媧姬也在黃河北岸心焦意亂。
風和的每一次大舉動,每一次改革,都令黃河北岸的媧姬惴惴不安,她越來越按耐不住,不斷地派人打聽胥英和西方異族的動靜,自從她到了北岸,便失去了與沙巴里扎的聯絡。
沙巴里扎退回西方後,驪連氏又迅速重整人馬,切斷了驪山通向東方之路。
風和在多方打探之後,高興地對石生二人說:“咱們又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整,九部的完善要快,尤其是鐵部,織布和戰部。”
陸餘道:“正是,上一次打造的兵器,現在有好多開始生鏽。”
風和道:“生鏽的直接回爐,利用我上一次教你的方法,把燒紅的鐵鍛造後,再放到涼水中浸透,反覆若干次。這個方法是最原始的,好像華漢時已經有使用。”
陸餘聽後,笑道:“我是個軍士,本不懂這些,不過聽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想起我們村的老鐵匠正是這麼打造武器的。”
風和道:“現在的條件有限,短期內想要讓我用後世的科技鍊鋼是不可能的,只能將就著用這種方法了。”
陸餘適應著下去安排人手,石生則想起一事,問道:“大酋長即位之後,應該去不周山祭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