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六章 軍火與政治,修真軍火帝國,風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美國的私營軍工產業在美國內外贏得“民主的兵工廠”的美譽,其巨量產能對擊敗法西斯所發揮的作用也無法否認。
上述諸般趨勢,更因冷戰的接踵而至而進一步強化。在整個50年如火如荼的軍備競賽中,美國的私營軍工產業邁入歷史上最長的黃金期,而立國以來直至二戰當中一直存在的小規模國營軍火工業則在50年代的私有化運動中消失了。
這個過程反映了現代軍事機器的經濟技術規律:現代軍事裝備的研發生產必須綜合多個行業和產業領域的資源和能力,軍種所屬企業固有的自足、封閉特徵使之無法適應其中的效率要求。
這個過程也反映了私營產業界話語力量的壯大:它以公營軍工企業效率不良、不符合美國“自由企業制度”原則為由,敦促國會和政府對其實施“私有化”,從而消除了它那實力本就不強的競爭對手。
這樣,在冷戰大部分時期,佔美國政府預算四成到一半左右的軍費開支就全部流向私營產業部門,軍工複合體的完備形態就此形成並持久存在。
以在不同程度上介入軍工生產的通用動力、洛克希德、通用電氣、麥道、美國電報電話公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