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體系的碰撞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體系的碰撞,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內,孤獨麥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社會制度,都與北方格格不入。
南北兩大系統之間的衝突,既在於不同文明間的偏見和仇視,也有著利益爭奪的複雜關係。北方人想獲得對外貿易港口,並在這裡建立更多的定居城鎮,南方人則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他們也經常劫掠北方,獲得財富——在剛剛過去的17世紀上半葉,俄羅斯帝國光為了贖回被劫掠的民眾就支付了超過六百萬盧布的現金。
這個時候再追究誰對誰錯已經沒有意義了。南方和北方的隔閡已經形成,並存在了兩百年。要想打破這種隔閡,除非用血與火來實現,舍此之外別無他法。東岸人無意幫助任何一方打破這種隔閡,這種投入太大,失敗的風險也很高。外交官們很明白帝國的極限在哪裡,不會無緣無故地空耗國力,除非出現千載難逢的良機。
有意思的是,正是東岸人在黑海影響力的增強,才逐漸減少了南北兩方的敵對行動。除了俄羅斯人組織的兩次以失敗告終的遠征之外,雙方大體上保持和平,小規模的越境劫掠行為也大大減少。這固然有俄羅斯人在邊界上大興土木,修建堡壘、壕溝等防禦設施的因素,但東岸人的努力絕對不容小視——穩定的貿易,東岸一直十分渴望。
“交接完畢,很順利。”抽完煙的情報官員翻身上馬,朝蒙古騎兵隊長說道。
“是的,很順利。讓俄羅斯人去死吧!”這位軍官的漢語不是很熟練,但仔細聽還是能聽懂的。
“是的,俄羅斯人很殘暴。他們在1552年毀滅了伏爾加河流域喀山汗國,1556年毀滅了裡海一帶的阿斯特拉罕汗國,1581年滅亡了西伯利亞汗國。俄國人結束了與這些汗國的進貢狀態,征服了他們的土地,控制了他們的人民。俄國人還試圖控制你們,將你們徹底消化,好在他們失敗了。”情報官員做起了例行的洗腦工作,只聽他繼續說道:“你看,俄國人從來沒給征服土地上的人民帶來文明,他們只是帶著一種純粹的貪婪,以及對邊境安全的害怕,機械地征服土地。他們抽你們的稅,徵你們的丁去打仗,什麼回報也沒有,他們是真正的野蠻人的後裔。”
“土耳其人是靠不住的。他們的那個宗教狂出身的大維齊正在試圖發動聖戰,但奧地利人是那麼好惹的嗎?他們有全德意志領主在金錢和兵員上的幫助。這個國家已經腐敗透頂了,不斷請求我們的援助。但以東岸的強大和富裕,也養不起一個腐敗、低效的政府和三千萬渾渾噩噩的難民。”情報官員又說道:“土耳其人已經明顯落後於時代了,他們是註定要失敗的。雖然現在奧地利人在磨刀霍霍準備西線的戰爭,暫時放了土耳其人一馬,但早晚他們會再度打回來,土耳其人會遭遇恥辱性的慘敗。還有他們那愚蠢的宗教政策,簡直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我聽說艾芬迪派了很多教士到你們那傳教?別理會那些還生活在中世紀的老古董,也別明著對抗,這不值得,畢竟他們現在還在援助你們糧食。儘量將他們的影響力限制再足夠小的範圍內就可以了,隨著奧斯曼國勢的衰敗,他們最終會一無所得。”
“我們國家不會允許這些人隨便傳教的,只有佛陀和天尊能享有榮光。”騎兵軍官直截了當地說道:“南方邊境的高加索蠻子我們也在料理,不過那些教士們一直在反對,非常煩人。”
“不要直接反對他們。高加索的綠教徒,暗中打擊就行了。願意改信的可以接納,不願意改信的,該怎麼料理就怎麼料理。哈吉縣最近到貨了五百杆新式火槍,都是我國陸軍的現役裝備。如果流程走得快的話,港口封凍之前就可以運到巴音郭楞。好好利用這些武器,山裡的蠻子將無所遁形。”情報官員耐心地回答道:“抓緊現在的有利時機,不要和土耳其人多做糾纏。如果他們逼得狠了,就暫時緩一緩,我們也會出面斡旋的。如果他們沒有提出嚴厲的抗議,那麼就繼續,不要手軟。抓到的人可以賣到哈吉,我們全部收購,價格保準讓你們滿意。高加索山區拿下來後,你們國家不但可以擴大戰略縱深,在南方邊境地區也會有一道堅實的屏障。記住,南邊的那些喬治亞人受到土耳其人的控制,非常不可靠,手裡握有高加索山,你們就獲得了戰略優勢。按照我國古代兵書上的話說就是高屋建瓴之勢,南下的話會事半功倍,勢如破竹。”
當然,情報官員沒有說出口的是,高加索一帶的資源也非常豐富,這對於一直致力於支配世界各種資源的東岸來說,可謂十分重要。黃金、鉛、鋅、銅,什麼沒有?反正以東岸人的經驗,只有造山活動十分劇烈的地區,才有可能出產大量的金屬礦藏,高加索山脈很明顯符合這一定義。
而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