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山東大旱(十六),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內,孤獨麥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機閱讀

厚厚的落葉覆蓋了地面,四野一片寂靜,除了一隊正孤獨馳行在曠野中的騎手之外。

廖得功是第一次來到遼東大地上,他們乘船在鴨綠江口登陸,然後一路上行到了九連城一帶,看看未來他們將要駐守和生活的地方。

九連城的歷史按說是很早的了,不過自從明中期中央財力困窘、地方武備廢弛之後,年久失修的九連城在軍事上防禦價值大大削減,以至於後來明政府在鎮江一帶覓址新修了一座堡壘,徹底廢棄了九連城一帶的堡壘群。

明清鼎革之際,因為清軍大舉入關,朝鮮軍事力量也很弱雞,故只在鎮江堡內駐守了點人馬,九連城一帶更是完全荒廢,原本的磚石土坯在風吹雨打之下日漸崩壞,城牆內外建起了大量民居,人們種地放羊,將一片好好的鬥兵肅殺之地變成了炊煙裊裊的村鎮,令人看了不甚唏噓。

不過在東岸陸軍第七混成營、騎兵聯隊第三大隊等精銳人馬渡海北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鎮江堡,並打退了清軍的第一次反擊後,九連城的二次修繕便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且很快進入了實質性的修築階段。

修建城堡的物資除部分就地取材之外,其餘部分要麼透過海陸從煙臺運來(這還得看船期安排得如何),要麼就是朝鮮人就近從鴨綠江對面轉運過來。目前歷經數月大規模的修建,在勤勞的朝鮮民夫的幫助下,最靠北的兩座堡寨已經粗粗有了模樣——至少,其內部已經完全收拾了出來,可以供遠道而來的廖得功中尉的人馬駐守了。

今天是1666年10月20日,鴨綠江還沒有封凍,但已經讓人感到了一絲莫名的寒意了。九連城全部位於江水右岸,廖得功等人正尋摸著而去的一號、二號堡寨分別位於兩個慢坡上,一條匯入鴨綠江的小溪在兩座堡壘之間穿行而過,河上此時已經由第七混成營工程兵排的弟兄們架起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浮橋,以便溝通兩座屯兵堡壘。

身下的黑水大馬奮力躍上一處小土包,廖得功遠眺前方的二號堡寨,只覺其青灰色的牆體看起來也頗為順眼。牆體內有著一些或石質或木質的建築,這會基本都已騰空了出來,據隨行的第七混成營聯絡參謀言道,可駐兵二百五十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小型堡寨內可不全是軍事設施,相反,一些民用設施也存在著,比如商店、道觀等等,看樣子都是新修起來的;堡壘內的“街道”筆直寬闊,

地面是沙質土壤,沒有硬化,但還算平整;幾口水井點綴四處,這既是做城中軍民飲水來源,同時亦可用來救火,防止城內的木質建築遭到敵軍火攻損毀。

一號堡寨周圍已經有了一些居民在活動了,這一點廖得功中尉早已知曉,都是些山丹人和明人罷了,原本的韃子居民星散而逃,留下的房屋羊圈牛欄什麼的,倒是便宜了他們這些後來人。

“其中很多是生番,廖逍遙司令在烏第河歸化的,先期送來這邊,作為山東災民屯墾大軍的外圍警戒哨。在阿穆爾河流域見識過我們的力量,目前看起來還算聽話。”一名年輕的兵團堡學兵策馬跟了上來,朝廖得功說道:“就我和他們接觸的一些時日看來,這些生番居民不嗜酒、集體活動很少,喜歡獨居孤處。怎麼說呢,就是性格上有些不近人情的孤僻,平時儘量避免與我們的管理幹部們打交道,只在自己的家庭圈子內尋求歡樂……”

“要將他們有效管理起來。”廖得功聞言立刻說道,“生活習慣是可以改的!或許每個部族都有它自己日積月累頑固保持下來的規矩,這些規矩就像先輩的遺產代代相傳,但我們要讓他們知道,生活就像演戲一樣,主角一變,側面的佈景也隨之而變。現在主角是我們東岸人了,他們只是從屬於我們的可憐蟲,沒必要事事順著他們。”

“我非常喜歡九連城這裡,因為這裡看起來就像是個滿面春風的翩翩公子,空氣清新宜人,鴨綠江裡那些綠樹成蔭的小沙洲,彷彿在招呼我們過去避蔭納涼。這樣的景色,看起來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當然我說的是夏天,現在是秋天,這裡只剩下了枯黃的蒿草,哈哈。”廖得功一馬當先躍下了突破,朝一號堡寨馳去,說道。

馬隊的到來引起了堡寨內外的一陣騷動,不過很快就被官員們壓制了下來,因為廖得功等人胯下高大的戰馬、身上土黃色的軍裝已經清楚表明了身份,這是東岸人自己人!

一些剛剛拎著刀從帳篷內衝出來的山丹人,聞言又默默退了回去,然後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他們在閒暇時分喜歡整理自己的鞍具——尤其是那些布里亞特蒙古人——而這也是他們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蓮元了凡決

凡菩提

劍破天門

戲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