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8章 人才啊,學霸的科技帝國內,三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學霸們根本就不在乎,緊張地準備?別搞笑了好嘛,人群中,只有房志國顯然促狹不安,心中一陣隱痛,這些學生本來都是他的學弟,看著人家神采飛揚,互相扯淡著未來的前程,不是大型央企就是知名外企,然後就是繼續深造研究生,申請國外phd,長嘆了口氣,本來他也應該是這結局啊。
“第一個,房志高。”
房志高以為聽錯了,再次確認了一遍之後,忐忑地走了進去,進了面試房間傻眼了,這是怎麼回事?空無一人,他四下看看,揉了揉眼睛。
“介紹一下自己。”
聲音突然響起問道。
很奇怪,從未見過這種形式的面試。
“98年江大本科入學,02年肄業,主要研究方向工業機器人。”
他一咬牙直接說了出來,省得人家最後知道還是不錄用。
“如果建造一座十萬方的巨型倉庫,儲存上萬種不同種類、不同體積的物品,建立全自動配貨系統,需要多少個、多少種工業機器人?”
房志高一聽就傻了,我是搞技術出身,這應該是物流調配的事吧,看人家沒有繼續追問他學歷的事,認真地思考著,然後道:“我一時沒辦法得到確切的結果,但我想上百種自動臂機器人該是需要的,根據功能劃分,總也要超過二十種。”
“如果完全由你來支援開發,你需要多少資金、多少技術人員、多長時間?”
更傻了,完全跟技術不搭邊的問題啊,一直都是手工作坊、單打獨鬥的模式,一下子跳到專案預算,真是兩眼一抹黑,雖然不太懂,還是認真地思索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也沒人催促。
在另外一邊的房間中,曹蓉、劉晨、何謙很隨意地坐在一起,透過顯示器畫面看面試房中的情景,不得不說,這種新穎的面試方式很省力,畢竟面對面,對面試者是種考驗,面試官也不輕鬆。
曹蓉不得不佩服boss的敢想敢幹,還從未聽說過哪家公司是這種模式。
“抱歉,我不太清楚需要多少錢,就技術來說,我大約需要12個人的隊伍,一年內應該可以完成一期,人力與機器人配合實現,在此過程中也要總結積累經驗,不斷最佳化物流配貨系統,想要完全自動化實現,需要三年時間。”
時間跟預想差不多,劉晨還是很吃驚,道:“12個人就夠了嗎?這可是一個極大的工程,涉及機械、電子電路、程式設計,甚至是物流管理。”
房志高堅定道:“夠了,人太多反而壞事,我曾經旁聽過管理學的課程,只要超過三個人的團隊,就需要有半個人來管理,這跟我們華夏一句老話相似,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如果是四個和尚,就必須有一個人分出一半精力來管理其他三個和尚才行。”
“四個和尚兩兩抬水吃不就行了嗎?”曹蓉來了興趣,突然問道,雖然她才完全接受公司,也感覺到了壓力,協調溝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尤其是她沒有威信,只能掛一個助理的名頭,到現在招來的實習生都不知道總經理到底是誰。
“不行,人和人之間先天有差異,只要分成兩組,那麼他們的身高、體重、耐力就肯定不同,從而在抬水的量和速度上也不同,一旦形成差異就必須要有制度規範,有人管理,否則會形成惡性迴圈,最後難免走上互相推諉、心裡不平衡的散夥老路子。”
往往是外行的人說話更有啟發,房志高在管理上一知半解,半吊子都算不上,可他智商高絕,一通百通,就簡單地按邏輯推理下去往往就能得到一個基本正確的結論。
這就像雪子跟劉晨說了說美國董事會規則,劉晨就能自發推匯出很多資訊。
劉晨心裡一動,突然有了個主意,什麼模式才是效率最高呢?怎麼樣才能把這些玩票的畢業生留下來?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曹蓉有所感觸,思索了起來。
“那麼,具體是怎樣的12個人呢?心裡有藍圖了嗎?”
“我在機械、電子電路、通訊、程式設計都有一些經驗,擔任專案負責人,專職的機械工程師需要兩個,通訊專職兩人,計算機專業兩人,電路設計一人即可,給我輔助打個下手,pcb規劃一人,最好是找中專或大專生,這東西不需要太深理論,學歷高反而沉不下心來,我認識一個就很厲害,可以直接拉過來,剩下兩人必須有一個數學系高材生複雜演算法最佳化,物流專業一人,圖書管理專業一人。”
房志高是劉晨在上午硬塞進來,而且安排第一個面試,曹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