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庸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三三章 加冕,亡靈的後裔,天降庸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光明歷七九九年元月十五日,文親王葉重加冕稱帝,登基為新一代的光明皇。
身為中興之主,葉重受命於危難之時,崛起於多事之秋。北拒強虜,內平禍亂,短短半年時間,隻手扭轉乾坤,堪稱千古一帝。
加冕之日,帝都城內冠蓋如雲,皇親貴胄、滿朝文武、以及十八行省封疆大吏雲集於大朝會,山呼萬歲、盡皆臣服。
其後新皇與重臣立足於皇城之巔,目睹虎狼之勢穿城而過,車轔馬蕭,軍容鼎盛。應邀觀禮的紳士名流、帝都民眾更血脈膨脹,無不對新皇的赫赫武功敬服崇拜。
新皇初立,有功之士皆得封賞。
羅金,任帝國國務大臣,總管帝國政務,為文臣之首,加封輔國公。
羅金歷經兩朝,卻都位極人臣,這在光明皇朝八百年的歷史上也極為罕見,然而卻自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過去的大半年中,帝國內憂外患,烽火連天。狼城、洛河行省、雍南鎮、帝都城、西南、東南……幾乎每一寸土地都在廝殺戰鬥。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最大的考驗並非來自軍隊,而是源於凋敝的民生以及幾近癱瘓的地方衙門。
戰爭就是一個資源迅速集聚並消耗的過程,一旦開戰,兵馬糧秣的消耗動輒以千萬計。然而,羅金卻能以僅僅數省之力,維持龐大軍隊的後勤補給,輾轉千里,糧草不絕於道,最重要的是,沒有激起任何民變。
正是這個原因,帝國核心腹地在戰後雖然打成了爛攤子,卻迅速地開始恢復重建,根本原因在於帝國人心未散。
大朝會上,光明皇看著兩鬢斑白的國務大臣羅金,對著眾臣感慨道:“治世撫民,羅卿當世第一,朕亦不如遠之!”
羅金雙目噙淚,拜謝道:“若無陛下相救,臣現在不過是牢中枯骨;若無陛下提攜,臣已辜負胸中所學;若無陛下點醒,臣之名節依然是……一介佞臣。臣之一切,皆陛下所予,臣必殫精竭慮,為陛下效死!”
這位坎坷起伏的老臣在經歷生死榮辱之後,更顯通達。他自承昔日名節有虧,反倒令人更加欽佩!
除羅金之外,新皇對軍方同樣不吝厚賞。
曹秋,上將銜,任中央軍總督,統五十萬兵馬,主管京畿及腹地六省軍事。由於曹秋正在西南剿滅叛軍餘孽,並未出現在大朝會上,但是這位老將在新朝之中,堪稱伯魯之後的軍方第一人。
蒙頓,上將銜,任北疆軍總督,統三十萬兵馬,主管北疆四省軍政要務。同樣,由於西北暮光入侵,又有死靈的威脅,也沒有能夠參加大朝會。對於這個封賞和任命,沒有人提出異議。除了赫赫戰功之外,所有人都明白,北疆總督一職,北疆人只會接受出身北疆的將領。
就連伯魯這樣根基深厚的帝國名將到了北疆,一樣只會被孤立,在短暫擔任北疆總督期間,伯魯的軍令甚至出不了狼城,由此可見那些北疆佬的排外。
北疆總督一職沒戲,西南和東南總督之位卻還空懸著,不少自詡擁立之功的重將都想爭取一下,可惜,他們的算盤全都落空的。
在大朝會上,正式取締東南和西南軍區,不再設總督一職,東南西南八個行省,每個行省設兵馬統領一名,中將銜,兵馬統領只管行省軍事,不得干涉地方政務。至此,南方各行省軍政完全分離。
曾經與國同休,風風雨雨八百年的兩大藩鎮徹底淪為了歷史。
東南仇氏宗親全部遷入帝都城,當然,由於仇氏在皇權之戰的犧牲和奉獻,新皇給予了極其豐厚的獎賞,只是再多的封賞也無法彌蓋帝室山下的仇府的悲慼。失去了東南,失去了自己的軍隊,他們不過是一群被錦衣美食豢養的寵物罷了。
據說,曾經有不甘落寞的仇氏子弟找到南海遺族,希望靠著祖上的恩情為最後一位東南總督仇蠻復仇——他們一直懷疑仇蠻的死是新皇所為。只可惜,南海遺族已經在光明皇的幫助下找回陌玉兒,他們對於仇氏子弟的請求保持了絕對的沉默。
隨後不久,那幾名仇氏子弟就在煙柳巷的臭水溝中被人發現,全身浮腫,慘不忍睹。
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諸多的封賞中,還有一個群體同樣令人矚目,那就是皇室宗親。皇室的恩怨情仇一言難盡,就連帝都城的平民也可以給你說上三天三夜不帶重樣的。
這次封賞最難揣測的就是皇室宗親這一塊了。畢竟,當今光明皇不受先皇待見並不算什麼秘密,故去多年的皇太后在世時,對待當今光明皇更是和亂臣賊子無異。
只可惜一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