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5部分,重生娘子在種田,散發弄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註解,穆揚靈就算不是讀書人也難免被他們的霸道氣到。
更何況,她清楚的知道只認一本書的後果就是思想僵化,穆揚靈是想讓她的兒子們走向宇宙的,她不拘束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現在他們年紀還小不顯,長大後這些想法一定會和其他人固定的思想碰撞,到時候只怕孩子們會被人歸為異類。
穆揚靈知道盟友的關鍵性,所以齊浩然進宮前穆揚靈就一股腦的將這些擔憂都丟給了他,並讓他想辦法把齊修遠拉到他們這邊來,只要皇帝也站在他們這邊,他們還怕什麼
至於朱熹書中宣揚的忠君和孝順思想,放眼望去,哪本書會宣揚造反言論
而且這本書真要有用,為什麼你們兄弟倆還會造反
好吧,你倆沒讀過這本書。
那為什麼朝中讀過這本書的前朝臣子依然給皇兄打工怎麼沒見他們跳出來自殺以全和景炎帝的君臣情
說到底,不過是因為人是趨利的動物,所以,不要相信一本書有多大的作用,你要相信的是利益。
朱熹的書能盛行是基於利益,它能讓寒門學子以更小的成本考取功名。
大家遵從書中的忠君思想也是因為利益,違反自然也是因為利益。
。。。
第870章 聖旨
讀書人的事自然讀書人更瞭解,所以齊修遠把翰林院的學士召進宮商議這個聖旨應該怎麼寫。
xinЫqi
寫好了聖旨卻不是立刻發出去的,齊修遠需要一個契機,只是還沒等他運作,程朱理學一派的人就義憤填膺的鬧了起來。
其中以朱家人最為憤怒。
朱熹才逝世沒幾年,他雖然也在朝為官過,但官職並不大,但他對朱家的影響力卻不小。
因為他註解四書,他在江南一帶被崇為聖人,特別是寒門學子,提起他都尊稱一聲“朱子”,而其家人也受益良多,他們自然不希望朱熹的地位受到挑戰,所以幾位翰林學士的論辯傳出來後他們是最為憤怒的。
因為在論辯中,不少人都貶低四書註解這本書,這怎麼叫他們不憤怒
但朱家最大的官也只有五品,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自然不能當朝提出反對意見,所以他們就鼓動學生幫他們討回公道。
那些一直以四書註解為參考書的學生也害怕朝廷出“刁鑽”的題目,所以紛紛響應。
京城就在江南,所以皇上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外面的動靜,他準備好的聖旨此時就派上了用場,為了能夠更明確的傳達聖意,齊修遠叫人在各地縣衙門口一遍一遍的誦讀。
齊修遠在聖旨中肯定了朱熹對教育事業的貢獻,對方為四書註解的確給很多學子提供了方便,有一些註解甚至很精闢,就是當世大儒也有所不及。
但這都是一家之言,課本中的知識有些是有固定答案的,但有些卻是千人有千種解釋,還不衝突,朱熹給出的不過是千萬種解釋中的一種,他希望讀書人也要開拓進取,積極思考,而不是拿現成的答案糊弄別人和自己。
至於大家擔心的考題問題完全不是問題,因為除了策論,大部分題目依然會從四書五經中出,就算大家用的教科書,學的註解都是一樣的,鑑於各人思想,文采都不一樣,答案自然也不同,他們不會為了求異就出稀奇古怪的題目,這是科舉,為國舉賢才的考試,又不是兒戲。
但皇上也說了,如果百張試卷中九十九張的答案都差不多,而另有一張不同,只要不是錯誤的答案,考官自然會優先給他高分,所以他鼓勵學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照搬註解。
這個聖旨傳遍了天下,引起了眾多學子的討論,尤其是江南學子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朱家人和程朱理學一派的人有苦說不出,因為皇帝並沒有說朱熹不對,他讚揚了朱熹,只是覺得大家不該只認一本書的註解。
而其他流派在這時候洶湧抬頭,遏制住了程朱理學的反抗,讓派別之爭消弭於無形。
說到底還是因為程朱理學剛剛抬頭,還沒來得及站穩腳跟就被穆揚靈一個無意的舉例拔起來了,如今以朱熹的書為教科書的也不過是年紀在二十五歲以下的學子,並沒有成長為一派官員,所以勢力有限。
而且,他的書也只在江南備受推崇,在其他地區剛剛抬頭,還沒來得及盛行,所以這一場風波才能來得快,去得也快。
但齊修遠卻留心起讀書人來,雖然他們沒兵馬可以造反,但引起的混亂依然能夠使國家損失不少,而且因為讀書人掌握著言論,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