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在林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七十六章 氣憤,重生七零逆襲路,月兒在林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大娘夫妻倆都很勤快,年輕時沒日沒夜地幹活,人到中年,終於給兩個兒子娶了媳婦,又風風光光嫁了兩個女兒,還蓋了兩棟大瓦房。

一棟大一點的瓦房就是古大娘他們現在住的,大兒子一家和他們住在一起。另一棟小一點的瓦房分給了二兒子家。作為老人,分家的時候能分一棟房子給兒子,已經是很闊綽的了,很多人分家,老人只是給孩子一點錢和幾隻雞,房子什麼都是分家後自己置辦的。

於源縣農村的風俗,家裡有幾個兒子的,兒子全都娶上媳婦後就會分家,省的媳婦多了,各有各的心思,鬧的家裡不安寧。

古大娘家也一樣,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後,古大娘就給他們分了家。按照趙家溝分家的慣例,說好了兩個老人以後由大兒子養老,古大娘和趙篾匠手裡的積蓄,以後百年後也歸老大一家。

農村裡分家,很多老人都會選擇跟著大兒子一家過日子,古大娘他們這樣選擇,其實也沒錯。

錯就錯在古大娘夫婦倆手不緊,還沒等到閉眼,就把手裡的積蓄貼補給大兒子一家用掉了。

古大娘是想著,反正他們手上的錢以後是屬於大兒子的,那麼,在臨死的時候給和現在給,也沒有什麼區別。

古大娘錯估了人心。農村裡,養老的兒子兒媳願意伏低做小對老人好,很多是為了老爹老孃手裡的那點家底。老人手裡攥著錢,老大一家對老人不好,中途變卦住到老二老三家的也不是沒有。為了老人手上的家底,就算心裡再不喜歡,兒媳婦也會對老人孝順。

分家的時候,古大娘和趙篾匠都還不算老,四十幾歲的年紀,還有著渾身的力氣。古大娘選擇跟大兒子一家過,大兒媳鄭秋蓮還高興的很。趙篾匠和古大娘手裡不僅有錢,還可以賺公分,順便還能幫他們帶孩子。

鄭秋蓮會生養,生個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女兒趙小月,二兒子趙小磊,三兒子趙小輝,四女兒趙小草,小兒子趙小軍,五個孩子,都是古大娘幫忙拉拔大的。

孩子多了,家裡的開銷肯定大。要不是古大娘和趙篾匠幫襯著,趙紅勝和鄭秋蓮夫妻一年忙到頭,一家人連肚子都填不飽。等到孩子大一點,各種花費更多。趙紅勝算是開明,五個孩子最少都上過初中,這樣一來,趙紅勝家的開銷和村子裡不給孩子上學的那些人家比起來,就多了不少。

古大娘見大兒子家過的艱難,心裡也不忍心。大人可以忍飢挨餓,小孩子卻不能,這些年來,為了讓幾個孫輩的填飽肚子,在學校裡不要穿的太破舊,古大娘和趙篾匠的一點積蓄,全部斷斷續續地填進去了。

這幾年,古大娘和趙篾匠的年紀大了,古大娘田地裡的活做不大動了,只能在家裡幫忙做點家務。趙篾匠也老眼昏花,做不了太細緻的篾匠活,十里八鄉請他做活的人也少了很多。趙家溝的田地前些年也“分產到戶”,家家戶戶都要靠勞力吃飯。古大娘和趙篾匠沒有了賺錢能力,基本上要靠著老大一家養活。

這樣一來,兒媳婦鄭秋蓮的氣焰就有些高漲了。

人都是這樣,眼裡看到的永遠是自己失去了多少,吃了多少虧,看不到自己得到了多少,賺了多少便宜。鄭秋蓮就是如此。

古大娘夫婦倆年紀大了,做活計做不動,手上又沒積蓄,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在他們長房天天“吃白食”。這樣一來,鄭秋蓮覺得老人在自家養老,自家虧的慌。

看古大娘夫妻倆沒病沒痛的,還不知道能活多久呢?從今往後,他們一家要為古大娘夫婦倆付出很多很多。更讓鄭秋蓮不高興的,是古大娘經常貼補孃家。想當年鐵柱娘沒死的時候,古大娘就經常從家裡拿米拿菜給鐵柱娘,古鐵柱入獄後的那幾年,鐵柱娘帶著兩個孩子,靠著村裡的救濟生活,古大娘沒少往孃家搬東西。

那時的古大娘還有勞動力,趙篾匠一個月也能經常賺個十來塊的。鄭秋蓮就算不高興,也沒辦法攔著。

作為要替老人養老的大兒媳,鄭秋蓮不敢明著嫌棄二老,也只能等古大娘做些“不著調”的事時,擺明自己不樂意的態度。

就比如現在,古大娘和趙篾匠都賺不到錢了,還把古鐵柱父子三個弄家裡來白吃白喝,鄭秋蓮就有些坐不住了。

對於古鐵柱,鄭秋蓮心裡有著說不出的嫌棄。一個勞改犯,出獄這麼多年也沒掙幾個錢回來,就連鐵柱孃的喪事,還是他們家搭把手辦的。這剛回來就來她家白吃白住,當他們家有萬貫家財呢?更何況剛剛前幾天,因為古鐵柱,鄭秋蓮看好的兒媳婦飛了。

憋著滿肚子的火,鄭秋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