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5部分,鐵骨,絕對零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分則急速向南,撤到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透過西南非和南非得到補給,沿東非高原、大裂谷和阿贊德高原與德軍對峙。
蘇德戰場,德軍為消除能源及交通樞紐羅斯托夫所面臨的威脅,打通通向伏爾加河上游及烏拉爾地區的通道,從背後包抄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和高加索叢集於四月初發起斯大林格勒戰役。
蘇軍在柳申科夫元帥的統帥下,奮起抵抗,目前雖然戰局不明,但兵精糧足、彈藥及燃油補給充分的德軍兩大作戰叢集佔有絕對的優勢,再加上烏克蘭、高加索地區的“自願軍”助戰,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
中部戰場,五月二十二日,希特勒集中一百二十個步兵師、四十五個機械化師,二十九個裝甲師、六十個裝甲旅,外加十六個芬蘭師、
十五個羅馬尼亞師、八個挪威師、四個匈牙利師、三個法國自願師1
一個西班牙自願師和一個葡萄牙自願師,總兵力高達五百四十八萬,向莫斯科城發起猛烈進攻。
面對納粹德國近在咫尺的威脅,斯大林拒絕離開莫斯科,他把守城的重任託付給了屢敗屢戰逐漸成長起來的朱可夫元帥。
在這一年多時間裡,蘇軍透過租借法案得到了大量南華生產的武器裝備,同時組建起了數量龐大的軍隊,不管是武器裝備的質量還是官兵人數,都不弱於德軍。
蘇軍唯一較差的就是臨時徵召而來的大量新兵只是接受了簡單的軍事訓練,素質比不上身經百戰的德軍,但蘇聯紅軍有著精神信仰支撐,加上保家衛國的信念,且屬於守城一方有著地利等因素,雙方一時間旗鼓相當,在莫斯科城下展開了殊死較量。
北美方面,當二月份日軍左路軍和中路軍tǐng進受阻後,日軍大本營果斷地再次向前線增派了十二個師團,其中包括在緬印戰場潰敗後重新編成的六個主力師團,這些依然按照甲等師團標準組建的部隊,由於戰爭初期那一撥百戰老兵差不多已消耗殆盡,戰力下降嚴重,但武器裝備卻比從前好了許多,總的來說保持著一定的水準。
日軍果斷增兵後,左路和中路參與進攻的總兵力已高達四十個師團、十八個獨立步兵旅團,另外還有二十個師的僕從軍,防守西海岸的美軍第六軍和第三軍終於支撐不住,西部的華盛頓州、俄勒岡州、méng大拿州、愛達荷州先後失守。
美軍第六軍、第三軍和從中美洲地區趕來增援的第十二軍、第十三軍在加利福尼亞州、內達華州、猶他州、懷俄明州和科羅拉多州邊境地區構築防線,穩住陣腳後再謀反攻!
就在西部四州遭到日軍蹂躪的時候,美國中部的北南達科他州、
明尼蘇達州、愛荷華州和威廉康辛州也正經受日軍機械化叢集的打擊。
五大湖的工業中心對於美國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美國陸軍參謀部不得不做出決定,調正在宏都拉斯及貝里斯,發起對日軍第十九軍圍剿的第四軍、第十軍回援,同時將許多正在編成的新部隊派往前線,集結重兵守衛密爾沃基芝加哥…聖路易斯~
堪薩斯城丹佛一線,以戰練兵,整個北美局勢一片混亂。
一向鎮定自若、似乎一切困難都難不到他的羅斯福,再也無法忍受史無前例連任三屆總統後遭遇國土淪喪的痛苦,與丘吉爾緊急在亞速爾群島會晤,最後聯名向安毅發出求援電,請求南華共和國立即出兵,截斷北美日軍的補給線路。
安毅收到電報後,斟酌再三,期間三次召開軍政聯席會議,商討時局。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目前的戰略態勢,已經嚴重向軸心國傾斜。南華的基本國策是維護同盟國和軸心國雙方的實力平衡,如果坐視蘇聯被德國擊敗,美國在〖日〗本襲擾下國力大損被迫求和,戰爭過早結束,將極大地損害南華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安毅終於打定主意,在今年夏秋季節發起對日寇的全面反擊,力爭在冬天來臨前,光復東北和遠東地區。
隨後,軍委和總參便開始下達一系列調令,安家軍各部緊張地〖運〗動起來。
根據軍委統一部署,安晉轄首都衛戍區近衛叢集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保衛紅河平原、湄公河平原和湄南河平原地區:方鵬翔率第三近衛集團軍,南調馬來半島:緬北方面軍更名為緬印方面軍,戍守緬甸和次大陸:中東方面軍留下楊九霄叢集和第三、第四坦克集團軍,第一和第二坦克集團軍在葉成的統帥下北上,與中亞軍區四個坦克集團軍匯合,組成兩個機械化突擊叢集,全部投入到對東北地區的作戰:張承柱的印度方面軍、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