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7章 三王起兵,大魏宮廷內,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更要命的是,只要暘城君熊拓喊出口號,扶持他外甥趙衛,肅王一系的軍隊勢必會聽從前者的號召,協助暘城君熊拓。
想到這裡,慶王弘信便不由得冷汗淋漓。
他可不願意招惹暘城君熊拓這個瘋子,要知道,當年他父皇魏天子趙元偲招惹了暘城君熊拓後,後者整整報復了魏國十幾年,每年都派兵攻打、騷擾魏國。
恐怕在整個魏國內,也只有肅王趙弘潤這個暘城君熊拓的妹夫,才能在得罪了後者之後,雙方依舊能相安無事。
而如今,沒有了肅王趙弘潤壓著暘城君熊拓,慶王弘信實在沒有把握能穩定局勢。
因為他知道,一旦他八弟身故的訊息傳來,楚國是肯定會設法介入的。
想到這裡,慶王弘信非但不敢將這件事傳開,還得幫忙遮掩、封鎖訊息,至少在他攻入大梁,取代太子弘譽把持朝政前,他絕對不希望秦國或者楚國介入這件事。
當然,寫一封信將這件事告訴桓王趙弘宣,這還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乎,慶王弘信在當日就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到了桓王趙弘宣手中。
當得知兄長趙弘潤在逃離大梁時遇害後,桓王趙弘宣驚怒地滿身冒汗,於行軍途中怒聲罵道:“本王誓殺趙弘譽!”
隨即,桓王趙弘宣便下令諸軍急行軍。
儘管慶王趙弘信也好,桓王趙弘宣以及燕王趙弘疆也罷,都沒敢將「肅王趙弘潤在逃離大梁時遇害」的訊息傳開,但這件事,還是難免在魏國國內逐漸傳開了。
這也難怪,畢竟「肅王趙潤」的身份太特殊了。
曾幾何時,在太子弘譽與慶王弘信兩人的相互聲討中,國內的魏人基本上還是站在太子弘譽身邊,畢竟在魏國百姓的樸實的觀念中,太子弘譽是他們魏國的儲君,此人講的話,當然要比慶王弘信可信地多。
可如今,太子弘譽害死了肅王趙潤,這就足以讓魏國大部分的百姓改變原來的態度,齊刷刷地倒向慶王弘信。
肅王趙潤那是誰?那是魏國的英雄!
是幾次拯救魏國於水火,幾次挫敗了韓國、楚國等強大鄰國的魏國英雄,可太子弘譽卻害死了這位可敬的殿下,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太子弘譽並不像傳聞的那樣賢明!
在這個局面下,國內的輿論紛紛倒向慶王弘信,以至於慶王趙弘信、桓王趙弘宣、燕王趙弘疆三人分三路逼近大梁的途中,所經過的縣城幾乎是望風而降。
時至洪德二十五年二月中旬,慶王趙弘信率領慶王軍率先逼近大梁。
期間,南梁王趙元佐甩掉了上將軍韶虎的魏武軍,成功趕上慶王軍,與慶王軍在梁郡匯合。
而此時,太子弘譽則命禁衛軍、鄢陵軍、商水軍、遊馬軍,以及他假借魏天子名義從三川調來的五萬羯角騎兵,各自駐守在大梁一帶。
眼瞅著一場惡戰即將展開。
而與此同時,被傳聞為已經亡故的肅王趙弘潤,也早已帶著青鴉眾秘密潛進了梁郡,關注著這場大戰。
“……啟稟殿下,三王的軍隊已逼近大梁,而大梁方面,亦將諸軍部署在城外……”
聽著青鴉眾頭目鴉五的稟報,趙弘潤皺著眉頭沉思著。
在旁,侍妾趙雀納悶地問道:“殿下,不出面阻止麼?”
據她對自己丈夫的瞭解,她丈夫是非常不希望魏國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內戰的。
“還不是時候。”
趙弘潤搖了搖頭,惆悵地吐了口氣。
平心而論,倘若沒有他離開大梁時所遭遇的來自蕭逆的行刺,其實這個時候,他就應該要設法聯絡鄢陵軍、商水軍、遊馬軍,儘快動手阻止這場大戰了。
但是那場行刺,讓他改變了主意。
因為他意識到,這場太子弘譽與慶王弘信之間的交鋒,表面上看似是這兩位王兄為了皇位的戰爭,但事實上,恐怕這兩位王兄,誰也不是這場戰爭真正的主角——這兩人,恐怕都只是棋子而已。
真正的下棋者,一方恐怕就是蕭氏餘孽的首領蕭鸞,而另外一方,若是趙弘潤沒有猜錯的話,十有八九就是這一年餘來,躲在甘露殿裡裝病的他父皇、魏天子趙元偲。
除此以外,無論是誰都只是棋盤上的棋子。
正因為猜到這一點,故而趙弘潤不敢輕舉妄動。
他要等蕭鸞暴露其真正的目的,相信他的父皇,也在等著此事。
只是這樣一來,這場戰爭就無法避免了。
至於慶王弘信能否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