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章 萬世之基(三),大魏宮廷內,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亂大梁治安的儒法子弟通通抓起來關到天策府的監牢——本來應該抓到大梁府、大理寺、刑部的,但奈何此次情況特殊。

遺憾的是,文人似乎骨頭都硬,或者說,他們並不認為魏王趙潤會因為他們彼此學術派之間的矛盾而問罪他,因此,雖然雙方都被抓了很多人,但雙方的氣勢卻絲毫不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幾日中,甚至有不少大梁府、大理寺、刑部、吏部的官員被天策府緝拿,成為大梁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一件趣事。

見無法遏制事態,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入宮面見魏王趙潤,對後者說道:“陛下,臣以為這件事需要早做論斷,您若是再不出面,恐事態無法控制。”

對此,趙弘潤笑而不語。

說實話,他並不是沒有看到這些日子在大梁城內的混亂,但他並沒有出手干涉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場在他看來只是鬧劇的混亂,牽動了天下諸子百家學術的心,這件事鬧得越大,魏國的名聲就越大——這也稱得上是文壇盛世嘛!

“天策府抓的那些人,口頭警告後就放了吧。……再等等。”趙弘潤笑著說道。

高括是猜不到這位陛下究竟還要等什麼,但既然陛下下令釋放,那他就只能照辦。

於是乎當日下午,高括就下令釋放了儒法兩家的門徒。

當時,聞訊而來的儒法兩家門徒,像迎接英雄一樣,將那些被抓到天策府的同伴迎了回去,看得高括大搖其頭。

當然,這兩家子弟在離開前,仍不可避免地在天策府府門前又吵了一通。

大概過了半個月左右,韓國、楚國、齊國、宋郡、尤其是魯國的文人,紛紛趕到魏國,或為宣揚自己的思想,或為魏國同學派的人站腳助威,這使得大梁變得更加喧鬧,街道、茶館、酒肆,這些地方準能看到不同學派的人在相互辯論、爭吵,爭地面紅耳赤。

別說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事實上,這些文人在無法說服對方、或者被對方激怒的時候,他們也會動手——當然,他們彼此都絕對不會承認這是鬥毆。

不得不說,這是繼衛國遊俠大量進入魏國之後,大梁近些年來治安情況最差的一次,以至於到後來就連禁衛軍都被驚動,紛紛派駐到大梁的大街小巷,免得那些文人在相互扭打時不分輕重,出現人命官司。

“差不多火候了……”

在得知禁衛軍以及天策府的稟報後,趙潤暗暗點頭。

他此前所以對儒法兩家以及其他學派子弟引發的混亂無動於衷,就是希望讓這件事變得更加熱鬧一點,吸引更多魏國的在野人才,甚至是其他國家的人才。

而如今,各方人才懷揣著自己的思想,或主動或被動地來到魏國,來到名為魏國的一隻大碗中。

趙潤的目的達到了。

至於接下來嘛,那就是掌握火候,將這些人燉成一鍋粥。

當日,趙潤在垂拱殿頒佈詔令,決定在「國立學塾」的教材中,新增諸子百家的書籍,教化民眾。

此令一出,百家子弟雀躍歡呼,彷彿就跟他們打了勝仗似的。

看到這一幕,禮部尚書杜宥暗暗搖頭:這幫人被陛下賣了還不自知,還以為是陛下迫於他們的懇求而退讓。

不過一想到自己,杜宥又無奈自嘲一笑。

原來前一陣子,有幾位縱橫家的子弟來拜訪了杜宥,懇請杜宥幫襯縱橫家,杜宥當時一口應下了此事。

是的,就算是清清楚楚看透整件事的背後,其實都是那位年輕的君主在推波助瀾,杜宥也得老老實實地、甚至於甘之若飴地,主動爬到碗裡去。

次日,魏王趙潤在垂拱殿再次頒佈詔令,決定選擇四門學派為主修、八門學派為輔修,作為「國立學塾」的教材,總共十二個名額。

至於這十二個名額究竟給哪些學派,魏王趙潤決定由禮部設一場學術間的論道,哪些學派對使國家強大有利,就選擇哪些學派,讓諸學派的子弟們儘快去整理本門的思想綱要。

得知此事後,各學派的子弟們也顧不上吵架、打架了,一個個或閉門不出,或與同道商議,需要拿下一個名額,最好是那四門主修之一。

一旦拿下了名額,他們就是自己學派的英雄,可能後人還會用「子」來尊稱他們,流芳千古。

此誠乃千秋之功、萬世之基!

無論對於這些諸學派的子弟,還是對於魏國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神:踏空穿越,開局不死不滅

一隻小小小小書童

陰陽界縱橫系統

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