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3章 越國歸降,大魏宮廷內,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彧已打下長沙,只剩下一個彭蠡郡,但是集沈彧、桓虎、司馬尚三支魏軍,竟不能攻破楚國的「彭澤防線」,進而徹底覆亡楚國。
不得不說,此前就連魏王趙潤也覺得,楚國覆亡就在不久之後,但事實卻是,集沈彧、桓虎、司馬尚三支魏軍,打了整整一年,卻無法突破楚國的「彭澤防線」,其原因,無非就是「彭澤防線」的地利優勢太大。
畢竟整個彭蠡郡三面環山,唯有北面有兩個‘通道’,其一是西側的山間穀道,最外圍是「柴桑縣(九江)」,它位於柴桑山的東側,與南邊的「彭澤縣」隔河相望——正是這座城池,擋住了沈彧麾下的魏軍。
經柴桑可直通彭蠡郡腹地,沿途仍有「歷陵」、「海昬(hun)」兩座城池,這讓魏軍難以從這條狹隘的穀道突入彭蠡郡。
事實上沈彧亦嘗試調來戰船,用水路突入彭澤,但奈何接連大江與彭澤的水道太窄,且河道兩側便是柴桑、彭澤兩座城池,這兩座彷彿是兩座橋頭堡,拒絕魏國的船隻駛入彭澤。
縱使魏國的戰船欲強行突破,但難免會被駐守柴桑的新陽君項培、以及駐守彭澤縣的壽陵君景雲二人麾下計程車卒將船隻擊沉,更遑論彭澤的湖面上,還駐紮著邸陽君熊瀝率領的楚國水君。
不誇張地說,由於放棄了大量國土而集中了兵力的楚國,拼死在此地抵擋魏軍的進攻,以至於沈彧、桓虎、司馬尚幾人打了整整一年,都沒能突破這道防禦。
魏昭武十一年春季,秦國得知楚國已被魏國打得瀕臨覆亡,決定先下手為強,使武信侯公孫起與長信侯王戩,分別從河西走廊與巴國兩地,加緊進攻魏國。
得知此事後,魏王趙潤以天策府的名義,命司馬尚與桓虎繼續進攻楚國,另外,調沈彧的軍隊前往西郢郡支援伍忌,再調樂弈、田耽等將領火速帶精銳支援河西,以應對與秦國的戰事。
該年,魏秦戰爭爆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