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章 膠著的衛國內戰,大魏宮廷內,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來就從道義上把衛瑜這個‘不類己’的兒子直接打死,畢竟公子衛瑜的賢名就在那擺著,一上來就汙衊衛瑜,衛人肯定不信。
因此,衛王費並沒有直接針對衛瑜,他在王令中指出,公子衛瑜身邊肯定有奸邪之輩教唆,才使得衛瑜做出了忤逆君父、以下犯上的事——這樣的說辭,就相對容易讓衛人接受了。
畢竟,公子衛瑜確實是做出了忤逆君父的舉動,直接率領兵馬殺到了馬陵。
而在這個注重孝道的時代,兒子忤逆父親是絕對不允許的——哪怕錯的其實是父親,兒子也得乖乖認錯。
這聽上去彷彿有點愚孝的意思,但事實如此。
相比較之下,魏國先王趙偲弒君殺父,奪取王位,後來居然還能坐穩魏國君主的位置,這實在稱得上是這個時代極為罕見的另例。
當然,這也說明趙偲確實有手段,讓宗府與知情的趙氏王貴不得不預設這件事。
衛公子瑜不如趙偲殺伐果斷,但他也做出了反擊:他宣稱其父衛費認為他忤逆的事純粹是汙衊,並且,詳細例舉衛王費不治國事、荒淫無道的例子。
但很顯然,在這個注重孝道的年代,兒子說老子的壞話,哪怕這些壞話句句屬實,這本身就是一件不應當的事。
這不,雖然是逼不得已情況下的自辨反擊,但公子衛瑜的這番話,還是讓有些原先保持中立的人對他產生了壞的印象:你堂堂衛國的王世子,難道就不懂得「子不言父之過」的道理麼?
於是乎,逐漸有人被輿論誤導,以至於公子衛瑜的賢名,難免出現了幾許汙點。
由於對衛瑜產生了誤會,國內原本支援他的一些人保持了中立,而原本保持中立的人,在輿論上亦稍稍偏向了衛王費,甚至於就算是在東軍當中,亦有一部分遊俠以及平民因為這個誤會而選擇了離開——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人。
此時衛瑜這才真正意識到,情況遠比他原先預測的更加糟糕,同時他也真正理解了表弟趙潤的那句話的含義:你是否已有所覺悟?
這段期間衛國發生的事,亦由青鴉眾向魏國稟報,送至魏王趙潤手中。
在得知衛王費的手段後,趙潤笑著對身邊的大太監高和說道:“倘若這招數果真是衛王想出來的,那朕還真是小瞧了他……”
大太監高和笑著附和道:“終究是衛國的君主……”
趙弘潤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雖說在他的印象中,衛王費始終是以昏昧之主的形象出現,但再怎麼說,這也是他父親趙偲那輩的人,況且對方在位的時間,比他父王趙偲還要久,豈是真的那麼容易對付的?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想到表兄衛公子瑜,趙弘潤微微搖了搖頭。
記得當日表兄衛瑜來諮詢他的意見時,趙潤就看出這位表兄並未作出覺悟。
在這方面,趙潤的老爹趙偲就很乾脆果斷——弒君殺父、囚殺長兄、流放臣弟(南梁王),待宗府與國內的趙氏一門貴族反應過來時,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縱使有人反對也已無濟於事。
而相比較趙偲,衛公子瑜如今的做法就很愚蠢——其實倒也不能說是愚蠢,只能說是太過於優柔寡斷。
優柔寡斷,並不能完全算做欠缺,但在某些關鍵時刻,它卻會導致功敗垂成,甚至會要了你的命。
這好比這次衛國的內爭。
在趙潤看來,你衛瑜跟濮陽那邊解釋什麼?直接打過去不就完了?雖說強行與西軍正面交鋒,必定會使東軍損失慘重,但要知道,這種事拖得時間越長,對公子衛瑜就愈發不利。
然而,衛瑜瞻前顧後,竟將這場內亂拖了兩個月——甚至於即便過了兩個月之久,衛瑜一方還是沒能掌握主動。
不得不說,這使趙潤對錶兄衛瑜的評價稍稍降低了幾分。
兩日後,禮部左侍郎朱瑾就衛國的問題,前來諮詢趙潤的態度。
畢竟與秦、楚兩國不同,衛國既是魏國的盟國,亦是依附魏國的臣屬國,因此,作為宗主國,魏國自然不好對衛國的內亂視而不見。
按理來說,魏國應該支援衛王費,畢竟衛王費親善魏國一事眾所周知,但奈何公子衛瑜卻是趙潤的表兄,因此,禮部也不敢自作主張,特地由左侍郎朱瑾前來試探這位年輕君王的口風,之後再決定以什麼態度對衛王費與公子衛瑜。
不過說實話,這件事趙弘潤還真不在乎,因為無論是哪方勝出,於他魏國都沒有什麼直接影響:衛王費絕對不會也不敢背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