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戰略部署,大魏宮廷內,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奴隸為國內的貴族而工作。

但是像戰馬、耕牛等重要的資源,朝廷嚴令禁止國內貴族私下交易,畢竟魏國攻打河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河套地區的戰馬與耕牛資源。

至於像林胡收集的一些珠寶、金器、銀器,朝廷就不怎麼看得上眼了,只要國內貴族們別貪地太過分,向朝廷上繳一個大致的數額,朝廷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於是乎,在朝廷的默許下,魏國國內的貴族私軍,包括秦國的軍隊以及三川郡的羯角騎兵,開始大規模在整個林中郡收刮財富,對那些此前並未明確投靠魏國、立場始終搖擺不定的遊牧部落,開始施行清算。

部落裡的牛馬羊被牽走,部落裡的族人淪為奴隸,其中那些有姿色的少女,也淪為的易物,眨眼工夫,一個部落就被瓜分地乾乾淨淨。『注:因為某些原因,這方面略寫。確切地說,這場對遊牧民族的戰爭我基本上都是略寫,沒辦法,防微杜漸嘛,只能寫寫中原人的內戰。』

而那些早早就由其族長親自到魏軍俯首稱臣的遊牧民族,比如鮮卑、鐵勒等幾個弱小的民族(部落),則僥倖逃過一劫,只是心驚肉跳地看著秦魏聯軍以及與他們一樣是遊牧民族出身的羯角騎兵,將一個個比他們更大的部落拆散。

至於像商水軍、魏武軍、鎮反軍、北一軍、山陽軍等駐軍級的魏軍精銳之師,在這個時間段則分批設法渡過大河,繼續追擊林胡。

臨河平原,也就是如今已被魏國東宮太子趙弘潤該名為「朔方郡」的這片土地,它的北面有兩條大河分支,分別叫做「南河」與「北河」。

其中,南河的東面有一條橫向山脈,稱作「陰山」,從地理上看,可以成為「九原郡」的天然屏障;而北河的北面,也同樣有一條橫向山脈,稱作「陽山」,從地理上看可以成為「朔方郡」的天然屏障。

因此,為了朔方郡與九原郡的長治久安,魏軍眼下要做的,就是繼續追擊林胡,將林胡徹底趕出「陽山-陰山」這道天然形成的屏障以外。

八月初至八月中旬,在諸路魏軍的聯合攻勢下,林胡與匈奴節節敗退,其中有一部分向魏軍投降,換取在河套地區繼續生活的權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林胡與匈奴也不曉得從哪裡打探到趙弘潤這位魏國的東宮太子目前就在朔方郡,獻上了百餘名本部落的少女。

平心而論,那些林胡的少女,水靈靈的,還是挺可愛的。

只不過,趙弘潤對他們的要求就只有那份「化胡令」,只要這些遊牧民族願意真心接受中原文化,他倒也不至於趕盡殺絕。

然而,絕大多數的林胡與匈奴,還是選擇了北遷,大概是想著先避讓魏國鋒芒,待魏國日後變得許多再捲土重來,重新奪取河套地區的想法。

對於這些拒不臣服魏國,拒不接受中原文化的異族,趙弘潤自然也不會客氣,下令各路魏軍將其盡數驅逐到「陽山-陰山」以北。

八月中旬,在這場追逐戰之後,趙弘潤在諸位將軍的陪同下,登上了朔方郡北部的「陽山」,登高眺望周圍一帶。

期間,他指著東北走向的「陽山」與「陰山」說道:“這一帶,適合修築長城邊塞,我決定讓朝廷用十年工夫,在這裡修築一條長城……”

聽聞此言,燕侯趙疆與桓侯趙宣很是驚訝,要知道,他們還渴望著繼續向北征戰呢,畢竟據他們從林胡俘虜口中所知的情報,在河套地區以北,那裡仍有一望無際的疆域。

甚至於,比整個魏國還要大。

事實上,不單單燕侯趙疆與桓侯趙宣,此刻在趙弘潤身邊的魏國將領們,誰不想開疆闢土、青史留名?

但是趙弘潤卻搖了搖頭,說道:“打的下,守不住……不,應該有沒有駐守的意義。”

平心而論,其實以河套地區如今的兵力,魏軍是完全有能力繼續向北挺進的,去進攻北方那片遼闊的土地。

只是這沒有意義,畢竟朔方郡的北方,已經是可以稱作高原的地方,雖然植被並不少,但因為地形複雜,多的是高原地帶特有的溝壑、山谷,事實上遠不如平坦的河套平原更適合放牧。

更何況以魏國如今的實力而言,縱使魏軍能往北打下幾百裡或者上千裡的疆域,也分不出那麼多兵力去駐守;可若派小股兵力深入駐守於北方草原,那又幾無意義,充其量就是起到一個前哨的作用罷了。

在聽到趙弘潤的解釋後,燕侯趙疆與桓侯趙宣遺憾地發現,他魏國對那片北方土地,還真沒有什麼需求。

於是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繼承帝位?

人間執念

乘龍御天

芝麻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