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圍獵行動,大魏宮廷內,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一個月後,張啟功與陽佴喬裝改扮來到了「原陽」。
原陽,乃是原陽王趙楷的封邑,從魏國吞併鄭、梁兩國在中原立足迄今,原陽王趙楷的「原陽」、成陵王趙燊的「成陵」、濟陽王趙倬的「濟陽」、中陽王趙喧的「中陽」,是魏國為數不多的並非由朝廷直接管轄的諸侯封邑。
並且,在趙弘潤尚未獲得商水郡作為封邑之前的魏國,原陽王趙楷、成陵王趙燊、濟陽王趙倬、中陽王趙喧也是魏國僅有的,擁有一座或幾座城池作為封邑的地方諸侯王——並不能說魏國國內其他貴族都沒有封邑,但是不像這這位地方諸侯王這般,擁有著複數大城規模的城池作為采邑。
沒辦法,畢竟在魏國建國初期,原陽王趙楷、成陵王趙燊、濟陽王趙倬、中陽王趙喧這四位王侯的先祖,為魏國立下了太大了功勞,就比如原陽王趙楷,別看趙楷以及他兒子趙成秀是個誕生怕死之徒,以至於當年韓國入侵魏國時,居然還嚇得從原陽逃到大梁需求庇護,可倒推幾代,原陽王這一支的先祖,卻是姬姓趙氏王族攻打梁國的先鋒,讓人不由地要感慨一聲:祖上英雄兒孫卻未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魏國國內交易量最大自由貿易港市的「博浪沙」,這塊如今號稱寸土存金的地皮,正是九年前趙弘潤從原陽王世子趙成琇的手中,用十五萬兩銀子買下來的。
在博浪沙河港動工的頭兩年,原陽王趙楷每次出門看到博浪沙那邊的工程規模,回家後都要把兒子痛罵一頓。
這也難怪,畢竟他兒子趙成琇,把博浪沙這塊天然河港賣出了白菜價。
正因為如此,原陽王趙楷父子這些年一直希望贖回博浪沙,但很可惜,無論是最初的魏天子趙偲、亦或是後來的舊太子趙譽,都因為清楚瞭解博浪沙河港的價值,對原陽王趙楷父子的請求不理不睬,就連宗府,也難得地在這件事上裝聾作啞。
而待等到今年,隨著原肅王趙潤被冊立為東宮太子,原陽王趙楷父子總算是徹底放棄了拿回博浪沙的念頭,也不敢再跟朝廷扯皮提出什麼條件。
不過話說回來,隨著博浪沙港市的形成,亦帶動了原陽的繁榮——原陽邑境內有兩座城,一座叫做「原武」,一座叫做「陽武」,前者最初是原陽王一系的先祖當年攻打梁國時的軍營所在,後來慢慢地建築為城池,原陽王一系,後來就居住在這座城;而陽武,則最初是梁國的縣城,改名後被劃入原陽邑。
隨著博浪沙港市日漸繁榮,如今「陽武縣」也漸漸變得繁榮起來,那些在博浪沙港市租購了店鋪的商人們,其中有許多非魏國人士的商人,因為國籍問題無法在魏國王都大梁購置宅邸,便在陽武縣購置了住處,這些使得原陽王父子大賺了一筆。
唯一的問題是,諸多外來人口的湧入,使得陽武縣的治安成為了隱患——倒不是說陽武縣出現了什麼殺人越貨的強寇,而是說陽武縣充斥著太多身份不明甚至身份作假的人,其中,甚至也不乏有其他國家的眼線奸細,潛伏在這一帶,為本國收集、刺探有關於魏國的情報。
雖然朝廷有心追查,卻也有心無力。
慶幸的是,隨著博浪沙港市的日漸繁華,魏國也有越來越多的本國遊俠湧入到這邊討生活,別看這幫人向來是朝廷管制治安的心頭大患,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本國遊俠也會變相替朝廷看守著這一塊,畢竟博浪沙港市若出了什麼問題,這些遊俠也等同於砸了飯碗。
遊俠勢力、青鴉眾,以及「博港都尉」麾下的衛兵,這三者如今覆蓋著整個博浪沙港市的治安情況——並非相互合作,而是處於一種逐漸形成的“默契”狀態。
而相比較博浪沙,陽武縣的管制力度就要差得多了,雖然「博港都尉」也派駐了一支百人左右的衛卒到陽武縣,但充其量也就只能管管「當街鬥毆」、「當街行兇」等發生在公眾場合下的事,至於某些人私底下的行為,這些衛兵們,以及陽武縣的縣卒們,就有心無力了。
至於陽武縣城外的村落、莊院,那更是鞭長莫及。
就比如這次,張啟功與陽佴一行人喬莊改變成商旅,駐於陽武縣城外的一個莊園,並且掌控了這一帶,陽武縣毫不知情。
“……我乃太子府都尉,此番為捉拿要犯而來,暫時借貴莊一用。”
在見過莊園的主人——一對四旬左右的夫婦後,張啟功從懷中取出「太子府」都尉的令牌,取得了莊園主人夫婦的信任。
莊園不大,但好在莊園外有一片果林,還有不少田地與茅屋,總的來說,張啟功此番從大梁帶來的兩百名黑鴉眾,總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