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默契與懷疑,大魏宮廷內,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的‘與虎謀皮’,你未免也太高估他了。據我所知,蕭鸞在魏國謀劃了二十年,可最終,卻落得個黯然逃離魏國的下場,在我看來,他縱使如你所言曾經是一頭惡虎,但眼下,也只不過是一頭去了爪牙的喪家犬罷了,何足懼哉?”
聽聞此言,夏育皺了皺眉,提醒道:“公子,惡虎終究是惡虎,並不會因為失去爪牙而放棄傷人,也不會因為你饒他一命而有所感恩。”
“你的親身經歷?”衛公子瑜好笑地問道,他知道,眼前這位豪俠,那可是曾經搏殺過猛虎的猛士。
“公子。”夏育再次皺了皺眉頭。
“好了好了。”衛公子瑜無奈地笑了笑,隨即收起笑容,眼眸閃過幾絲冷色:“你放心,待我得到想得到的東西,到時候,我就會派人提著此人的首級,去找我表弟趙潤,討要那五十萬金的賞金!”
“那些魏國工匠的冶鐵手札?”夏育壓低聲音問道。
“還有他的錢。”衛公子瑜長長吐了口氣。
與蕭鸞一樣,衛瑜也很缺錢,雖然他是衛王的公子,但是有些需要花錢的地方,他卻不好直接向他的父親衛王費開口。
比如說,衛公子瑜在私底下組建了一個遊俠組織,號曰「長鋏」,網羅衛國的遊俠豪傑為他效力。『注:鋏,即劍柄。長鋏,即指長劍,相對應的短劍,則叫做短鋏。』
不同於那些頂著遊俠的稱號卻盡幹些地痞無賴之舉的傢伙,衛國的豪俠,那可真的是持三尺青鋒劍,好打抱不平、行俠仗義的義士。
可話說回來,再是俠義的義士,也需要吃飯,既然衛公子瑜需要這些遊俠為他效力,那麼理所當然要養活他們,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此之外,衛公子瑜還在私底下嘗試發展冶鐵工藝。
其實在衛公子瑜的祖父「衛王糾」的年代,衛國也曾有過一段發展冶鐵工藝的歲月,只不過在衛公子瑜的父王「衛王費」當政之後,衛國的冶鐵發展就受到了阻礙。
說白了,就是當時衛國鍛造出來的鐵劍質量很差,強度與鋒利還不及這個時代已經純屬的青銅兵器,再加上發展冶鐵工藝需要投入的金錢太多,於是衛王費就放棄了。
畢竟衛王費與魏王趙偲的關係非常好,在衛王費看來,反正魏衛兩國關係親密到連邊境都不需要設防,既然魏國已經在發展冶鐵工藝,他衛國何必多此一舉呢?到時候直接購置魏國鍛造的兵器不就成了?
這還真不是玩笑,事實上,衛國最精銳的濮陽軍,也就是衛王費直屬的王師,其兵器甲冑,其實始終是跟魏國的駐軍六營持平的——當然,也僅僅只是濮陽軍這支衛國的王師而已,至於其他的衛國軍隊,絕大多數都是在使用魏國淘汰下來的軍備。
倒不是魏國這邊不肯放寬額度,只是衛王捨不得這筆錢而已,畢竟魏國當年駐軍六營的裝備,哪怕是在魏國虛弱的時候,魏王趙偲仍然堅持每兩三年全軍換裝,儘可能地走精銳路線,以應對來自韓國的威脅。
相比之下,衛王費更願意用這些錢來享受,他很滿足於自己作為魏國的小弟。
但衛公子瑜則不同,在他看來,衛國必須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冶鐵工藝,否則,他衛國將始終無法擺脫魏國的控制與擺佈——畢竟以以往的趨勢,若魏衛兩國失和乃至於交惡的話,他衛國甚至無法自主打造兵器與甲冑。
到時候,難道真要重拾幾乎已淘汰的青銅鍛造技術?
但遺憾的是,衛公子瑜只能憑一己之力,偷偷摸摸地在私底下研究,因為這件事,別說若傳到魏國那邊,多半會引起魏國對他衛國的懷疑,甚至於,他連他父王衛王費這關都過不了。
因此,別看衛公子瑜這一兩年,借當年韓將司馬尚攻陷他們半壁疆土的前車之鑑,終於說服他父王,拿出了一大筆錢建立了數支軍隊,但事實上,由於他父王派了幾名主簿嚴格把關著,衛公子瑜根本沒辦法挪動,無論是投到「長鋏」,還是投到他偷偷摸摸研究的冶造工藝當中。
迄今為止,維持「長鋏」與發展冶鐵技術的消耗,全靠支援他的衛國富豪在私底下捐贈,根本不經過國庫的賬本。
而相比較維持長鋏的耗費,研究冶鐵技術的經費投入簡直就是無底洞,想想當年的趙弘潤就知道了,南征北戰前後從楚國、三川、韓國收刮、敲詐了一筆筆的錢物,可結果呢,當時肅王府的家計開銷,還要靠小夫人羊舌杏在城內開設的「肅氏楚金」來維持。
甚至於即便如此,趙弘潤還欠下了戶部幾百萬兩的欠款,一直到博浪沙河港竣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