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貞觀艦隊迴歸
大雨天天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章 貞觀艦隊迴歸,回到大唐,我李泰不想當皇帝!,大雨天天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入十一月下旬後,李泰便被召入長安。 看到李二在立政殿有些不安地走來走去。 李二見李泰進來,便問道:“你用高度酒換了多少糧食了。” “一千二百萬斤,兵部都有記載啊,怎麼了?”李泰有些疑惑。 這些資料透過兵部一查便知,需要召自己過來? 李二一臉苦笑,說道:“明年是災年已是肯定,現在已是十一月下旬,關中幾乎還未下過雪,包括隴右、河東道、河南道下的雪也是稀少。” 李泰撓撓頭,這個,明年災害是肯定的啊,自己早就告訴你了啊,現在各地下雪少,自己也沒有辦法啊,自己也不是龍王,吹口氣,便給大唐降下雪花。 猛然一想,說道:“貞觀艦隊出事了?” 李二說道:“沒有,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奏報?這是為何?” 李泰聽了頓時啞然,大海航行,任何風險都有可能出現,只有想不到,沒有遇不到。 算了算了日期,應該回來了啊,至少應該有訊息回來才對。 沉默了良久,問道:“沒有任何訊息?” “是的”李二說道。 李泰大皺眉頭,想了想,說道:“孩兒想來不外乎四個原因。” “哪四個原因?”李二聲音有些沉重。 “一是南海諸國過於複雜,無法貿易,可能要用牛馬軍的那一套。 二是遇到海盜,我大唐多年沒有水師出遠海,南海上島嶼星羅棋佈,盜匪橫行,或許與他們交戰過多; 三是海洋上莫測的風險,最有可能便是海洋上的颶風,小機率是一些火山爆發等。 第四便是感染上了疫病,而且是群體性的,隨軍郎中無法解決,導致艦隊行程緩慢。” 李二聽得不太懂,第一點,明白,第二點,想了一下,也基本明白,第三點是什麼,火山聽說過,颶風是什麼? 李泰給李二解釋了一番後。 李二皺眉說道:“還有一種可能,你沒有說。” “什麼可能?” “艦隊叛逃了,或許已在海外另立一國了。” 李泰一聽笑了,說道:“這個最沒有可能。” “為何?” 李泰說道:“孩兒與劉仁軌有過接觸,此人自幼孤苦,卻是恭謹好學,領著武職卻通曉經史,能文能武,乃是我大唐棟樑,他若只是莽夫,倒是有可能圖一時之快,在海外自建一國,但此人不是。父皇,此人絕不可能背叛我大唐。” “哦,你對劉仁軌這麼有信心。他通曉經史?他是大唐棟樑?青雀,你對他評價很高啊。” “正是” 李泰對劉仁軌印象極佳,那個面板黝黑的水上漢子,再說從歷史走向來看,劉仁軌也不可能背叛大唐。因此,李泰說得極為肯定。 人與人就是奇怪,李二或許不相信劉仁軌,但相信李泰,而李泰相信劉仁軌,這就讓李二也不由得對劉仁軌好奇起來。 “父皇,今年秋糧收成應該還不錯吧。”李泰說道。 “嗯,秋糧收成還好,義倉已填滿六成,常平倉也補足了五成,只要不是大災都能度過,但從目前來看,明年的災害範圍太大了,波及北方四道,估計受災人口要達上千萬以上。” 李泰看著李二愁眉苦臉的,不由想到:你拼命搶來的皇帝看來也不好做啊,當然他也知道李二要是不搶,估計也就是個死,所以不搶還不行,而且自己能當上越王,也是拜李二所賜,所以這種誅心的話自然不會出口。 “父皇,糧食缺口還有多少?” “至少還要三千萬斤。” “父皇,再等等,或許劉仁軌馬上就有好訊息過來了。”李泰說道。 話音剛落,只聽止戈說道:“陛下,河間郡王求見。” “宣” 李孝恭入殿便大喊:“陛下大喜,貞觀艦隊已從交趾等國運回大批糧食,大約二千五百萬斤,目前已經由杭州運往長安。另外,繳獲盜匪錢財無數,至少價值上百萬貫。 此外,劉統領言說,水師休息數日後將再次南下,爭取多帶些糧食回來。這是他的奏章。” 李孝恭這些時日也是擔著巨大的壓力,朝廷要備災,重金打造了貞觀艦隊,就指望艦隊拉回糧食來,卻是一去沒了音訊,劉仁軌是他提拔上來的將領,在如此緊要時刻,沒了訊息,要是背叛了,自己必然要受到牽連。 李二一聽便是大喜,二千五萬斤糧食啊,這可是可以養活十幾萬災民四個月的糧食,有了這些糧食,加上義倉和青雀手上的糧食,自己心裡便有底了。 拿過奏報,李二看完哈哈大笑,接著又是一聲嘆息,說道: “青雀,你法眼無差,你說的四種可能,劉仁軌他們都遇上了,與南海諸國作戰,與海盜作戰,碰上了颶風,還患上了疫病,貞觀艦隊回來時減員三成,換回來二千五百萬斤糧食,這可是拿命換回來的糧食啊。” 李二看完奏摺,把奏摺給了李泰,李泰一看,也是嘆息一聲。 這劉仁軌這一次出海怎麼什麼都遇上了。 看看,語言不通,無法貿易,與沿海諸國作戰,拿一些糧食回來也就罷了,怎麼還和海盜幹上了,看看奏摺上說的,剿滅海盜勢力數以百計,繳獲金銀珠寶無數,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