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朕的國庫只值一面鏡子
大雨天天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朕的國庫只值一面鏡子,回到大唐,我李泰不想當皇帝!,大雨天天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後,拍賣臺上拍賣出不少玻璃彈珠、玻璃花瓶、玻璃擺掛件等小拍品。 玻璃彈珠十個一組拍賣,裡面內建了彩紙,看起來精美異常。 琉璃花瓶呈塔狀,兩個一組拍賣。 玻璃擺掛件,裡面內建了春夏秋冬、草原高山等場景,一些用紙折起來的小雞、小鴨等小動物也放在裡面,在外部玻璃的裝飾效果下,栩栩如生。 這些掛件也是兩個或四個一組拍賣,對於目前的唐人來說極具視覺衝擊力。 頓時大家紛紛出手,便連高麗、百濟、突谷渾、高昌、薛延陀等國外使節也毫不猶豫地加入,拍賣場進入一個小高潮。 在後世某寶上也就價值幾塊錢,但此時在拍賣場內均是千貫起步,這是李泰知道要雨露均霑的道理。 這次來了一千二百人,也要讓一些實力稍次或一般的家族有所斬獲,以後再拍賣時才會有人前來捧場。 這些物件,五姓七望只是偶爾出手,把出價的機會讓給了旁人,自己雖然是豪門大族,但一次性得罪這麼多中小家族,明顯不智。 這些物件拍完後,拍賣臺上,慎靜手掌一拍,說道:“後面,我們將進行本次拍賣會的最後三件拍品,首先便是一尊佛像。” 帷幕後,侍女用托盤舉著一件拍品走上臺來,拍品用綢布矇住,眾人暫時看不真切。 慎靜接過後,揭開綢布,卻是一尊佛陀造像。 佛道兩門中人均是大譁,這尊佛陀一看便知是佛門三祖僧璨,雙目微瞌,滿面慈悲。 要知佛門能在華夏生根發芽,首功者便是這位三祖僧璨,他把禪宗進行了漢化改造,從面向達官顯貴轉為面向下層群眾。 而且僧璨著有《信心銘》,佛教從以前的“不立文字”轉變為以經傳教,佛教至此大昌。 “此佛陀起價一萬貫,各位可以競價了。” “兩萬貫。” “四萬貫” “六萬貫” “十萬貫” ... 眨眼間,價格便飆升上了十萬貫,只是怎麼是他們佛門互掐起來了? 要知現在競拍的是三祖僧璨,便是道門也沒敢參與競拍,無他,要是參與競拍了,馬上結下死仇,各地佛道兩門估計就要迎來一片腥風血雨了。 卻不知佛門三祖僧璨晚年居無定所,在雙峰山、羅浮山等十多個地方均留下痕跡,各地寺廟也紛紛宣稱自身寺廟是三祖駐留過的,乃佛門正宗,只是均無真憑實據。 現在三祖僧璨雕像出世,要是能拍賣下來,自己主持的寺廟便立馬成為佛門正宗,身價倍增,所以都在不遺餘力地競價。 李泰早知這些佛門的齷齪事,對於現場的場景毫不驚訝,拿出這一尊雕像來就是為了搜刮一下佛門錢財的。 但李二在密室內看得卻是滿臉怒意,只看各地佛門的競價,要是各地佛門的財力加起來,至少也是一二百萬貫啊,大唐子民早出晚歸、耕作不休,也僅是夠果腹之用。 這些個胖大和尚個個肥頭大耳,不勞而獲,卻是侵佔良田、廣納錢糧,置我大唐子民於何地。 各地佛門在競價後,價格在十五萬貫後便慢慢穩定了下來。 “十五萬一千貫。”最後還是長安臥虎寺拿下了這一雕像。 佛門內部諸人也是暗暗嘆息,本來不用如此花費的,徒自讓外界看了笑話,只是此時佛門確實不夠團結,各地都在掙利益、掙傳承,便是佛門高人在努力彈壓也無濟於事。 而在道門中人看笑話的時候,下一件拍品出來了,卻是道門東晉時期領袖葛洪的造型。 葛洪,自號抱朴子,後世稱之為小仙翁,但外貌卻是有些獨特,甚至可以說是醜陋,此一造像上也充分顯示的惟妙惟肖,令人不敢相信。 葛洪乃是從儒入道,內擅丹道,外習醫術,學貫百家的人物,有著諸多傳承於後世,道門也視這位為道教先祖。 如此人物,也如佛門一樣,全場只是看著,沒敢競拍,而道門比較團結,只是用三萬貫便拍下了,頓時全體樂得哈哈大笑,佛門卻是看得滿臉沮喪。 兩件價值相當的物品,一個花了十五萬貫,一個花了三萬貫,誰痛誰知道。 最後一件拍品要上來了,慎靜拍了拍手,只是這次卻是兩名侍女用手抬著一個半人高的物件上臺,物件也是用的絲麻包住。 在場眾人均是好奇,這物件有些大啊,此前拍賣的物件都只是一些小件,這件的尺寸實在有些大了。 慎靜讓兩女扶住這個物件後,揭開包裝絲麻,再舉起此物件正對著VIP前排的一些大人物。 頓時,封德彝等人便感到另外一個自己在此物中呈現,不由心內皆是一驚,這是把自己靈魂攝進去了,這是什麼邪門攝魂法器? 只聽慎靜說道:“此物名喚鏡子,乃是端正衣冠所用,眾位剛才也看到了,鏡子中的人影纖毫畢見,乃是居家不二用品,高階、大氣、上檔次。” 後面七個字,還是李泰教慎靜說的,事前演練過幾遍,此時收效極好。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