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江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連升三級,一群混蛋,血色大宋,劍道江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昊對童貫的印象雖然一直不好,但不得不說,童貫的眼光還是非常獨到的,這雁翎圈金甲,自己原打算就是要送給虎子的。
雖然這盔甲是虎子在戰場上繳獲的,但童貫既然說要送,那自己就暫時承他個人情,畢竟要童貫這樣的人物,天天頂著自己的恩在朝堂行走,於他於己都不大好。
在對童貫表示感激之情後,便讓虎子將盔甲清洗乾淨後收好,其他的話也沒有多說,畢竟有童貫跟張叔夜這兩個朝廷大員在此,必要的分寸還是有的。
童貫在獎賞完虎子後,心裡稍微好受一點,隨後便對張叔夜道:“嵇仲兄這次協助秦昊,盡滅梁山來寇,實在忠勇可嘉,回朝之後,定向官家奏明,論功嘉賞!”
張叔夜則非常謙遜地道:“下官身為海州知府,保地方平安,本是份內之事,談不上功勞!”
童貫擺擺手,示意張叔夜不必謙虛,有功便是功,有過便是過,他童貫領兵多年,賞罰分明他還是有些分數的。
至於秦昊的安排,童貫沒有說,因為到目前為止,他都沒搞明白眼前這個少年追求的是什麼,以他練達多年的人情事故,總覺得眼前這個少年,身上有種不為人知的東西。
朝廷數萬大軍都沒打掉的梁山,他帶著二十來個人,就敢向梁山叫陣,難道他就沒有想過,如果東平府的袁勝非再強硬那麼一點點,不讓他們在東平府落腳。
以他們眼前的這些人,如果駐紮在城外,失卻城牆的依託,以及東平府的兵馬後盾,就算人人是楊再興,恐怕也會被梁山馬踏成泥。
兵法上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他們第一次到梁山,利用梁山的輕敵,抓捕他們的重要人物,這還說得過去。
自己也是熟讀兵書的人,像秦昊這種,在人員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還敢拿自己當誘餌,吸引梁山的注意力,再分兵而出,燒掉梁山的糧草。
這個,那就不是行為大膽,而是非常的大膽了,君子不處危地,他卻主動將自己處在旋渦的風口浪尖,這種做法純粹就是拿自己的性命做賭搏。
縱觀古今兵書,縱觀古今戰例,還沒有那個將軍敢如此行險著的,他自己不怕到也罷了,還有跟著他的這幫人,難道就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是九死一生?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
至於後面,他將禍水引向海州,利用張叔夜來消滅梁山的來犯之敵,這種借刀殺人的計策雖說也算高明,卻不令人費解,畢竟在這兒,他借了張叔夜的刀,借了張叔夜的勢。
當初趙良嗣在書信中陳情此子的情況時,還認為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讓他誤打誤撞而已,如今看來,這傢伙的確是有如神助。
因此,對眼前的這個秦昊,他還有太多的事情要思量,在沒有權衡好利害得失之前,保持現狀,那就是最好的選擇。
沉吟半晌之後,這才問道:“秦昊,自打你到東平府以來,跟梁山的三次交鋒,其中有兩次,算得上全勝,惟一失利的那次,還是梁山拿老百姓做人質,逼你就範。”
秦昊見童貫舊事重提,想起那天的場景,嘴角便不自覺地抽縮,剛想辯解兩句,童貫伸舉手製止他的說話,而是接著他的話,繼續說道:
“過去的勝負,咱也不提,老夫就是想問你,你手頭的兵馬除你自己帶來的這二十來個人外,還有就是馬擴在東平府的人馬,你如何才能用這數千兵馬吃掉梁山的上萬人馬?”
張叔夜也是用兵老手,對童貫的這個問題,也正是他想要知道的問題,聞言補充道:
“像今天這種借刀殺人的計策,以後是用不上了,而你們跟梁山卻已結下血仇,接下來就是梁山跟東平府的直接對抗了,難不成你真要用東平府的數千兵馬去攻打梁山?要知道東平府的兵可不是你手下的這些人,個個都這樣不怕死!”
秦昊略為沉吟,據實答道:“梁山水泊,水陌交錯,縱橫八百里,別說是數千兵馬,就算是數萬兵馬進去,也是泥入大海,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有可能被他們分而吞之。”
對秦昊的這個觀點,童貫是深有感觸的,他用自己兩次被活捉的慘痛經歷,證實秦昊的觀點是正確的,而且是無比正確的。
不直接攻打梁山,這個決策,張叔夜是認同的,所以他的心裡才更為擔心,“如果不直接攻打梁山,就不可能滅絕梁山,就會變成長期的對抗,其中的消耗你算過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家都是帶兵打仗之人,這其中的道理誰都明白,秦昊這次為安撫百姓,便花掉十五萬貫,而這個也只能是短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