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江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八章 官逼民反,血色大宋,劍道江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方城門雖然都在嚴格盤查,但對秦昊來說,要送方七佛他們出城,也並非什麼難事,畢竟在這個即將沒落的大宋王朝,就沒有錢辦不到的事情。
只要有錢,別說送他們出城,就算送他們送上天,那些看守城門的也會毫不猶豫地綁竹竿,送不上去,捅也要把他們捅上去。
只是,秦昊沒打算送他們出去,他們都是方臘手中的得力干將,如果送他們出城,回到江南,必將四處徵殺,受傷害的永遠是那些小老百姓。
因此,留下來是必須的。
好在秦昊他們住在清風居已經有一段時間,不管是拱衛朝廷的禁軍,還是衙門的捕快,都知道這裡面住的是什麼人,都知道他們是火拼梁山的英雄,是不可能收留叛賊的。
更何況,秦昊不但是皇太孫的救命恩人,還是他的老師,沒事誰也不想往這邊摻合,縱算上面的命令下來,也是簡簡單單的問詢了事,並沒有真個入內盤查。
午休之後,趙良嗣的書童便來到清風居,說是官家要見他,該來的終於來了,秦昊簡單的收拾一番,便隨書童來到趙府,然後跟趙良嗣一起坐著轎子來到皇宮。
迎接秦昊跟趙良嗣的是一個小太監,長得細白嫩肉的,就跟個姑娘似的,那日在太子府,秦昊也見過太監,卻沒有這般乖巧,不免看多兩眼。
或許被人看得多了,那小太監也不以意,領著秦趙二人來到大慶殿西側的垂拱殿,這裡是皇帝日常辦公的地方。
秦昊進來的時候,趙佶正伏在案桌上批閱奏章,聽到當值太監的報告,也僅僅是抬起頭來,對著兩人輕微地點點頭,卻沒有說話。
整個宋朝君臣關係都是非常寬鬆的,這個還得益於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勒石三戒,其中第二條就是不殺讀書人,不殺上書言事者,所有宋一朝,都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朝的讀書人,如果不是在正式的場合見著皇帝是可以不用下脆的,所以趙良嗣跟秦昊進來後,也只是對趙佶作揖,並沒有行下脆之視。
趙佶的打扮顯得有些休閒,戴的是普通的學士方巾,穿的是普通的淡黃便裝,只是他的神情卻顯得特別的凝重。
兩人站在堂下等待差不多半個時辰,趙佶才將手中那些亂七八槽的奏章處理完,將硃筆放在筆架上,然後探身問起秦昊,“卿就是秦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這個有點廢話,秦昊當作沒有聽見,只是回答是,也沒再說其他的,趙佶也沒想他說其他的,剛才的話不過是開場白,接下來才問起他最感興趣的事情:
“當日宋江盤踞梁山,朝廷數萬大軍數次圍剿均無功而返,而卿僅憑區區數十人,便將梁山賊寇一網打盡,是如何做到的?”
不講聯盟之事,卻提樑山舊事,想來在官家的心裡,是在為問詢破方臘之策,秦昊低頭沉思半晌,然後才道:
“剿滅梁山非秦昊之力,而是梁山賊眾,搶百姓、殺平民、吃人肉,引起天怒人怨,然後老天爺看不過去,一把天火把他們都燒死了,是為天遣!”
“天遣?”趙佶見秦昊沒有據功,不禁將身體向傾,探身問道。
“天遣!”秦昊回答得很肯定,在他回答這句話的時候,連他自己都相信了。
趙佶沒有理由懷疑秦昊,看得出他的神色有些失望,在他原來的設想中,秦昊既然能火燒梁山,也就能火燒方臘,如今看來,此路好像有些不通。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如此過得好半晌,趙佶這才指著桌上的那堆集如山的奏摺,嘆口氣道:“這些奏摺都是來自江浙,奏的全是方臘的事情。
說到這兒,隨手從裡面抽出一本,單簡地瞄一眼後,隨即說道,“這本奏摺來自桐廬,講的是三天前青溪縣失守,兵馬都監顏坦被殺,縣主翁開被活著。”
這本奏析來自壽昌,說是方臘正在壽昌集結,看樣子壽昌是守不住的了,還有這本奏摺來自杭州知府趙霆,說是方臘的目標應該杭州,叫朕派兵馳援!
關於這樣的奏摺有很多,朕就不一一例舉了,除方臘之外,還有潮州的陸行兒、湖州的陳箍桶、台州的呂師襄,這些人就像螞蟻一樣,從四面八方爬出來,都在聲援方臘。”
看得出趙佶的確是被方臘搞得一個頭兩個大,在嘆完這些之後,這才拿起那份盟約,接著說道:
“原想趁著金國勢盛,趁勢收回幽州之地,為我大宋築起一道屏障,誰成想方臘逆反,打亂朝廷的全盤計劃,其勢甚兇,遠勝梁山。
如果方臘之亂不能快速平定,則伐遼一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