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江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章 洪思誠,血色大宋,劍道江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洪思誠的話,秦昊並不完全認同,大宋的兵力或許不能對抗衰落中的遼國,更不能對抗如日中天的金國。

因為不管是遼國還是金國都是以馬戰為主,來去如風,而宋朝的軍隊基本是步兵,以步兵去對抗機動能力特別強的騎兵,自然是少有勝算。

但宋江方臘是什麼?

宋江帶的不過是幫亡命徒,所謂打虎英雄武松,在血濺鴛鴦樓時,連小孩都不放過,所謂黑旋風李逵,兩把板斧,殺得最多的都是些平民百姓。

他們之所以能橫行數州,無非是打一炮換一個地方,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游擊戰爭,這不是他們的本事,只能說明他們在對的時間沒有遇到對的人。

當他們遇到對的人的時候,這支部隊便走到窮途,比如說張叔夜,又比如說自己。

至於方臘,作為摩尼教的教主,他的手下除那幫信徒有些戰鬥力外,剩下的都是手拿鋤頭扁擔的農民,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戰鬥力同樣不高。

對方臘,秦昊的心裡是充滿著同情的,他們堅持眾生平等的主張,也是秦昊深感認同的,只是方臘,他們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一場正義的戰爭。

戰爭打的是實力,邪不勝正在戰爭面前沒有說服力,戰爭的時間選錯了,便只能讓這次轟轟烈烈的起義猶如曇花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秦昊目注憂鬱重重的洪思誠,心裡也頗為感慨,這位已近風燭殘年的老者,所慮的不是自己還能在人間活多久,而是大宋王朝的未來。

中華兒女多奇志,向來不缺憂國憂民之士,對這些人秦昊的心裡是充滿著敬意的,更何況熟知歷史程序的他,也深深地知道,正是因為聯金滅遼,這才埋下滅國的禍根。

只不過聯金滅遼已是國策,朝野上下都被這種收復幽州、建立不世之功的的慾望充斥著,慾望大到認不請自己的實力,看不到悲慘的未來。

現在的秦昊只不過是一介草民,自然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他現在惟一能做的,就是在這股慾望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漸漸改變歷史的程序或者方向。

端起茶杯,輕輕地呷口茶,輕輕地嘆息道:“老先生的憂慮之情,的確讓秦昊佩服,只是與金聯盟,是皇上親定的國策,豈是秦昊能左右的?”

洪思誠嘴角掛著苦澀的笑意,緩緩地道:“你這娃兒既然在蓬萊閣說三國,當明白獨木難支的道理,而且老夫也曾派人打探過你的底細,你對聯金一事原本也持反對態度,讓老夫想不明白的是,你既知其害,為何還要投身其中,助紂為虐呢?”

秦昊輕輕地喝口茶,緩緩地道:“老先生既然是讀書人,當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上古時候,洪水氾濫,大禹的父親採用堵的方式,治水九年,不但未立寸功,反而越治越兇,而大禹採用疏導的方式,治水十三年,讓江河歸於平息,完成治水大業。”

說到這兒將茶杯的水倒在桌上,然後用手指引導著茶水向自己想要的方向流動,望望滴滴答答的茶水掉,秦昊輕輕地嘆息道:“如果秦昊不投身其中,如何改變這洪水的方向?”

秦昊雖然沒有把話說得太明白,更沒有講因為自己的出使,已經讓協議的內容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功勞是領導的,能不搶功的時候,千萬別搶功,這樣也許會活得長一些。

但洪思誠是何等聰明之人,對秦昊的點到之語自是明瞭於胸,端起茶杯,輕輕地喝上一口,輕輕地嘆息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你的意思老夫算是明白了。”

以洪思誠的身份地位,並沒有秦昊那麼多的顧慮,當即又接著道,“你的意思,這聯金抗遼就是洪水猛獸,而老夫就是那個堵水的鯀,而你則是那個治水的大禹?”

說到這兒,又目注秦昊,輕輕地嘆息道,“老夫堵水,所以落得個丟官致仕的下場,希望你小娃兒的引水能收到奇效,挽大宋於既倒。”

身在朝野,心憂廟堂,雖然是短短的幾句相聊,但在秦昊的心中,好像跟此人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似的,此人既然能因進言丟官,說明他以前的官位一定不低。

他現在不但需要像楊再興這樣的糾糾武將,也需要一些能治理天下的行政人才,聽他說致仕丟官,心有所動地道:“老先生既然不在朝堂,卻不知接下來意欲何往?”

洪思誠面帶苦笑,輕嘆道:“老夫老矣,既不為朝廷所用,自然是解甲歸田,天天與日月花草為伴,擺兒弄孫,以度風燭殘年。”

秦昊目注洪思誠,目光顯得特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精靈之外掛是幸運值爆表

蘋果不需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