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與雨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失弟殺巫,邪雲記,欲與雨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絲馬跡,確實也無心滯留於普慧禪院。

“多謝方丈大師關照,只是小子實在無顏再留,且心中為幼弟之事時刻焦慮。容小子日後再來請罪,就此告辭。”

話畢就見蕭雲身形一陣抽搐,不到三息時間便回覆本我真形。卻是看得兩位佛門弟子好不驚訝,玄相老方丈都目露精芒有些吃驚。此時就見少年稽首行禮,無疑即刻便要離去。

不料此刻玄相老方丈合十一禮,隨即對蕭雲有了離別贈言:“道長、且慢行,老衲還有一語相贈,望道長不嫌粗鄙、權且聽之。”

蕭雲也不知玄相有何話要說,但心中本就有愧的少年還是依言緩了一緩,此時就聽得玄相老方丈唱出一偈:“掛者懸系、礙者窒塞,依一心之本智、不依緣起之業識、不住客塵之妄法。則心是空心、法皆空法,不依一法而心常住,已得大自在矣。”

蕭雲聽得此段偈語,頓時心中一震,彷彿瞬間明悟了許多。少年雖說也曾讀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但玄相老方丈臨別所贈的偈語,卻是老方丈近千年來修持心經所悟心得,顯然比蕭雲的自悟要精深得太多。

當然、蕭雲自創的煉心之道雖也惟求心得自在,但與般若心經並不是一回事。菩提薩埵(菩薩)所依的般若波羅蜜,可不會和蕭雲一樣追求什麼唯心唯我、隨心所欲。

不過般若波羅蜜即是智慧至彼岸之意,般若心經修持首要便是離妄,以不住六識、不著五蘊,度一切有苦以為修持,而這正是蕭雲扭曲心靈最需要的解脫之道。

由此可見、一直都在觀察著蕭雲的玄相老方丈,早已透過少年的各種言行神色,明晰了蕭雲這個本性純良少年扭曲的心靈,這才有了現在的臨別贈語。也可由此看出,玄相老方丈雖是人老成精,但卻是個真正的智慧長者、慈悲佛徒。

此刻閉目沉思不已的蕭雲,卻是在久久靜立之中獲益良多。少年中丹田內的心之力,竟在此番即悲即醒、既迷且悟的心之衍變中,有了如同頓悟一般的精進。以往蕭雲恨意洶湧、殺氣十足的心之力,竟也有了那麼幾分微不可察的祥和之氣。

刻許鍾後、長久思索的蕭雲才回過神來,當即便以師禮拜謝玄相老方丈點化之恩。雖然少年心中對佛法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但也必然不會想當什麼和尚。不過蕭雲也因為此刻的感激,將他一直以來對佛修的偏見大大改觀。

玄相老方丈微笑著扶起蕭雲,心中不禁暗贊這孩子的悟性千年僅見。只可惜此子面相堅毅、眉藏鋒刃,那高聳的山根既代表著權重福厚,也意味著殺伐果決。此子若要修持慈悲佛理無疑極難,今日之事情權且就當結下一段善緣。

待蕭雲禮畢、並執意留下一滴無垢神泉作為對智空的賠禮後,就見殿內璀璨紫光憑空暴閃,轉瞬後其中的少年已是無蹤無影。老少三僧見此來去無影的奇事,卻是除了玄相老方丈外都感震驚。

“方丈祖師,弟子有事不明,請祖師教誨。弟子觀這蕭雲殺性甚重、誑語詭行,分明是潛入我寺有所圖謀。為何方丈祖師非但不為難於他,反而還要賜偈點化?”

戒律院的年輕執事弟子,或許是剛才被蕭雲極盛的殺氣嚇到,因此很不理解老方丈的所為。專事刑罰之事的清俊和尚,自然也有幾分嫉惡如仇的習慣性思維,當即便有了疑惑。

“蕭雲又不曾作惡,何須為難於他?因你為戒律院弟子,日常久行罰罪之事,有此念頭也屬難免,但絕不可因嫉惡而漸生恨心。須知我佛慈悲、普度眾生,即算是蕭雲行了惡,也需先依佛法感化,豈能妄言責難?你且自去抄寫三十卷心經,以此謹記凡事須得慈悲為懷。”

清俊和尚聞言也飛快醒悟過來,拜謝之後反而很是高興的自去領罰。蕭雲卻不知因為他的緣故,讓一位普通戒律院弟子也得了玄相老方丈的點化,此刻的少年已是穿梭回了歧石縣城。

然而蕭雲才剛剛從璀璨紫光中現出身形,便被眼前出現的一切震驚。此地那裡還是曾經的蕭家大宅,完全就是一片殘垣斷壁。而廢墟縫隙間所能窺見的屍體,無不在宣示這是一處死地。

曾經的歧石縣首富之家,此刻早已盡成瓦礫。蕭雲即目所見的只有縣城中跨塌的房屋,以及地面上巨大的裂縫。顯然來臨的浩劫不只是出現在千佛崖一地,這萬里之外的小縣也完全被夷為平地。

驚見這完全沒有意料到、且必然會出現的一幕,蕭雲頓時焦急無比的向著歧石書院所遠眺而去。卻只是看到跨塌的山巒,以及將小縣掩埋了近半的泥石沙礫。那裡還有當初青蔥的歧山,曾經的書院更是被完全摧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九君煉氣訣

酸辣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