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蜀郡臨邛,官威
公子玄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5章 蜀郡臨邛,官威,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經濟建設,公子玄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國想要入蜀可不容易。
惠文王時期,以石牛遺金糞為由,誆騙蜀國修造了金牛道。這些年來,秦國陸陸續續又修了諸多道路。行於蜀道,才能明白為何昔日李白會感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唐朝時期的李白都會這麼想,就更不必說是秦國了。他聽人說為修蜀道,每年都會有人身亡,以至於青山下滿是無名屍骨。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改造征服自然的過程。看著崎嶇的山路和峭壁上的懸棺,不由讓人感嘆人力的偉大。
秦國為滿足軍功擴張,素來很重視基建工程。他聽說昔日李牧出使秦國,秦始皇提出為促秦趙結盟通商,以後趙國也可使用秦國的度量衡,比如車距六尺。只是這心思被李牧所洞悉,所以是斷然拒絕。
自滅六國,浩浩蕩蕩的基建工程便拉開帷幕。各國用來抵禦秦國的城牆,很多都被拆毀。用以防範胡戎的長城則是得到保留,而後被秦國連為萬里長城。
馳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一條條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透過險隘的關口,將咸陽的政令傳遞至最遙遠的邊郡。
也難怪歷史上的秦始皇從未巡狩巴蜀兩地,這倆地方山高水遠,車駕想要通行都很困難。若有叛黨藏於山上,再有滾石滾木落下,就算天子車駕沒被砸中,也很可能導致戰馬受驚,然後當場翻車滾落山崖。
所以秦始皇正常出巡,往往都會選擇開闊的大道,就是為了杜絕潛在的危險。這回為了入蜀,也是豁出去了。秦始皇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此次出巡結束後,恐怕再難有機會。
他想看看秦國的疆土。
用他的雙腳,丈量國土!
親眼看看那從未涉足過的邊郡!
……
臨邛古城店肆林立,規模較大。縣城週迴六里,高五丈。造作下倉,上皆有屋,可見觀樓射欄。當地還修有諸多糧倉,據險而守可謂易守難攻。
臨邛、成都、郫縣三地土地肥沃、地當要衝,惠文王時期便命張若修築城池工事。所謂臨邛,也就是臨近邛都,往往都會有衝突和戰亂。
臨邛為通滇要道,當地的鐵器陶器乃至絲綢,都是硬通貨。特別是絲綢頗為獨特,有著當地的特色。經緯比例恰當,圖案清晰,色彩豐富,花型飽滿,工藝精美。每年都會作為貢品,當做皇帝的壽禮。
秦始皇的到來,則讓當地如臨大敵。防。卓王孫帶著卓氏宗親,出城相迎。為首縣令滿臉惶恐,身後還跟著諸多縣吏。雖然還未看到皇帝,卻已是無比忐忑惶恐。
聽說皇帝在黑夫的攛掇下微行枳縣,有不長眼的市吏在他們面前大放厥詞。市吏目前皆已伏法,而枳縣令則被削去兩級爵位。不是每個人都如黑夫似的輕鬆進爵,很多官吏數年都不能進爵。
秦國對爵位這塊素來吝嗇,要得到爵位很不容易,卻有諸多秦法限制,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很快就會被清零。如若不然,這些有爵者便會成為秦國的負擔。
“天子法駕至——”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千秋萬年,與天無極!”
“千秋萬年,與天無極!”
以縣令為首,三呼萬歲。這其實是卓王孫所想,為的就是彰顯不同。自蜀地歸秦起,秦始皇是首個蒞臨蜀地的國君。如此難得的機會,他們自然得要精心準備。
天子法駕緩緩停下。
率先走出來的則是黑夫。
在他攙扶下,秦始皇方才下車。
看向這些蜀人,淡定揮手。
“免禮。”
昔日蜀地多有叛亂,以至於秦國採用了諸多措施。自他上位後,蜀地已經有了離碓,成了天府之國。為確保巴蜀能為秦國糧倉,秦始皇直接派遣舟師於當地操練。一來是為後續戰事準備,二來則是防止蜀地在後方叛亂。
他看向略顯稚嫩的卓王孫,“你便是如今的卓氏宗長,卓王孫?朕聽說過你,為臨邛神童。過目不忘,精通數術。年僅七歲,便為卓氏促成數筆買賣。也是你提出奪西南夷之富,以填臨邛。你很有遠見,未來必能為秦豪商鉅富。卓氏在你的手中,會比昔日的成就更高。”
“蒙上讚許,必不負上所望。”
“嗯。”
秦始皇輕輕點頭。
他在邯鄲為質時,曾受卓氏暗中相助。所以秦國攻滅趙國,他親至邯鄲,將曾經欺辱過他的豪族全部處死坑殺。卓氏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便令他們舉家遷至臨邛。
其實也算不上是皇帝念及舊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