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禾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四章 揭不開鍋,報行天下,白禾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實證明:該來的總會來,心存僥倖是不行的。

蕭靖回到浦化鎮的第二天,縣裡的稅吏便又一次登門拜訪了,想來是聽到了訊息。

蕭靖並不太想搭理對方。眼下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夏小姐的事!

可是,不管怎麼說人家都來了,他還是要虛與委蛇地應付一下。

把人迎進來後,董小雅奉上了茶水,還在辦公的編輯記者們就集體迴避了。

稅吏皮笑肉不笑地道:“公子可真是難找。今日得見,越某實在三生有幸。當年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也不過三顧茅廬,早聽人說公子是我大瑞朝的青年才俊,這麼一看,果然不同凡響。”

他的話雖然透著不忿,卻也勉強算是客氣。至少,他還沒拿官府來壓人。

蕭靖不冷不熱地道:“謬讚。前些日子蕭某有事外出,是昨天才到浦化鎮的,倒讓您辛苦了。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請問您來報社到底有何事?”

稅吏點頭道:“公子這般痛快,越某也明人不說暗話了:鏡報不僅讀者眾多,在攬財方面似乎也頗有心得。遠了不說,光是近幾次的廣告招商會,其收入就在數千兩之巨。銀錢如此之多,實在令人咋舌,又有多少人羨慕都羨慕不來。可是,公子可曾想過天下,想過朝廷麼?”

他故作深沉地嘆了口氣,沉聲道:“財賦乃國之大事,決不能等閒視之。如沒有那些正稅、雜稅,官府要如何運轉?養濟院、安濟坊、慈幼局這些地方又該怎樣生存?北胡連年犯境,鏡報也報道了臨州的慘案。若課稅不足,國庫就拿不出錢糧來;拿不出錢糧,就只能任那些禽獸不如的北胡人在大瑞朝的天下肆虐,荼毒我大瑞的百姓。但凡是仁人義士,誰不憤慨?”

說著他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道:“蕭公子乃是百姓交口稱頌的仁人義士,越某也時常聽說鏡報的義舉。既如此,公子何不躬先表率給報紙繳了稅錢,為大瑞朝出一份力?”

蕭靖的心裡在冷笑。

這姓越的也算是先禮後兵。先曉以大義,再給鏡報戴上一頂高帽,來個道德綁架由不得你不從。

不過,他說得還算是在情在理,看樣子對鏡報的事也做了些功課,絕對是有備而來。

蕭靖一臉“深然之”的表情,懇切地道:“您所言極是。您既然讀過鏡報,自然也知道鏡報的宗旨。我們報紙要扶貧濟苦,也要為朝廷盡些綿薄之力,為大瑞朝添磚加瓦。課稅什麼的自然是分內之事,蕭某萬萬沒有推拒的道理。”

依法納稅是義務!

這道理,蕭靖當然明白。

報社在大瑞朝被人找上門來收稅也無可厚非,畢竟這時代稅收法制化建設還不健全,什麼要課稅、以何種形式課稅、稅種又叫做什麼都是相關人員說了算,稅目上還沒有的人家也能給你編出來,蕭靖根本做不了主。

至於其它的環節,比如流通、代售時會不會又有人跑去收稅,他也顧不上。

所以,蕭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逃稅,他不滿的只是三成的高稅率。

至於什麼“胸懷天下,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之類的高大全的宗旨,就沒必要跟個稅吏說了。這些話由文人秀士說出來慷慨激昂、豪情萬丈,別人聽了只會擊節叫好,讚揚你的鴻鵠之志;若是由他這種混報社的白丁社會青年說出來,別人就要好好地用懷疑的眼光審視一下他的志向,再問上一句“說這些犯忌的話到底意欲何為”了。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當了一年多的社長,他總算有些一把手的模樣了。

聽蕭大社長這麼說,姓越的稅吏滿意地點了點頭。這人還是挺上道的嘛,稍稍一點就通了,孺子可教也!

他用讚賞的眼光望著蕭靖,道:“公子真是明理之人。”

蕭靖眯起眼睛應道:“不敢。蕭某還想請問,不知這稅是怎麼個收法?”

主人想裝糊塗,稅吏自然也配合。他裝出一副之前從沒跟任何人說過的模樣伸出了三根手指:“不多,只要三成!”

你的臉皮也太厚了吧?三成還敢跟我說不多!

面露難色的蕭靖緩緩低下了頭,似乎是在考慮對方的話。

稅吏也不著急。根據以前的經驗,絕大多數人在審慎思慮後便屈服了。畢竟,他代表的是官府,只要是在臺安縣這一畝三分地上討口飯吃的,就不能不看縣裡的臉色。

於是,他翹起了二郎腿,還饒有興致地端起了茶杯。也不等蕭靖請茶,他自顧自地吹了吹又喝了一口,簡直不把自己當外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