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禾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六宗罪,報行天下,白禾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宗罪?

砸場子都砸得這麼有文藝氣息,也只有這個時代才能出現這種奇觀吧?

蕭靖笑吟吟地拱手道:“願聞其詳。”

凌公子蹙眉道:“鏡報六宗罪,一曰肆意攬財。蕭某等人以廣告為名勾結商賈,做些見不得光的銀錢往來。商家本就奸詐圓滑,自廣告問世後,世間之貨物無論良莠,僅靠幾句舌燦蓮花之語便可登堂入室,賣得高價。僅此一項,便使商品愈發虛有其表,商人愈發貪婪,百姓深受其害。再者,銀錢從商賈之手轉入報社,並未課下分文稅款,致使國家稅賦流失,亦是極大弊端。

二曰不利教化。自倉頡造字、先賢立說以來,文字未有一日如今日這般卑賤。究其原因,概因鏡報之流以市井之語撰寫媚俗之文章,致使斯文掃地、正學蒙羞。報紙一出,文人士子、販夫走卒皆棄書而吹捧所謂“新聞”,其津津樂道之狀,令人扼腕。長此以往,又有何人用心治學,何人鑽研經典?聖賢之言,盡毀於吾輩之手矣!

三曰興商廢農。鏡報一心扶植商業,為商人逐利而奔走呼號,極不可取。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商賈為錢財無所不用其極,本已大節有虧;如今,鏡報興商業、倡私慾,世人皆道錢財多者無所不能。田野間,大有稱羨且欲棄農從商者。農為邦本、食為政先,若農人皆為私慾轉農為商,則誰人生產食糧以供養芸芸眾生?田賦乃國家正供,又該從何而來?農人離開田地,行商不成難免遊蕩滋事、惹是生非,又當如何處置?

四曰浮言惑民。鏡報所言之事,多非正理。自鏡報創立,民間人心浮動、群情喧喧,無知鄉民躁動不已。有人耽於安樂,沉迷戲曲聲色;有人視報紙如話本,每日讀之不知厭棄,為搶購報紙,竟棄正業於不顧。若聽之任之,則民心浮躁,不可用矣。

五曰挑唆女子。鏡報僱傭女子,本已是盡人皆知之事,此番又招募女人,唯恐天下人不知;然,女子應守婦德,這般拋頭露面,與一干男子於同一屋簷下當面共事,日日相對,終究不妥。若已嫁之女舍家從業,未婚之女不修德性,皆為鏡報之過也。

六曰傳謠流緋。鏡報所言之事,雖未失實,卻仍有任意浮誇之處;雖言之鑿鑿,但其‘新聞’來源成疑。凡有識者,皆應警醒。如今,鏡報發售只近八千,讀者卻有十萬之眾。一旦其刊載不實之詞,京師之民眾難免三人成虎,信以為真。到時,必將滿城風雨,不可不防。”

說完了這麼一大串話,凌公子深深吸了口氣,才道:“是為鏡報之六宗罪也。”

評委席上鴉雀無聲。邵寧被蕭靖扥住了,所以只能怒目相視。秦子芊挑了挑眉毛想說話,可看到蕭靖還沒開口,她也只好把話咽回了肚子裡。董小雅有些擔心地望向了蕭靖,似乎是擔心他突然發作,生氣太甚傷了身體。

小雅的擔心是多餘的。蕭靖一臉的雲淡風輕,根本就看不出什麼情緒變化。

人家算是手下留情了,真擱在那些御史言官手裡,甭說六宗,哪怕十六宗罪都是小菜一碟。所幸,朝堂上絕大多數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懶得理會鏡報,也正因為這種視之為螻蟻的態度,報紙才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蕭靖凝視著凌公子,面帶微笑地道:“聽聞足下高論,蕭某獲益匪淺。只是,公子所言說的罪行要麼是坊間的穿鑿附會,要麼是有心人羅織的胡言亂語,要麼是人與人之間的理念不同,要麼是鏡報還未做過的莫須有之事。在下也有良言相告:天下並不只有一種文章!無論怎樣的文字,只要它能讓更多的人看懂,只要它正當公允,只要它能給天下人帶來福祉,那它就有存在的價值和受歡迎的理由。”

說著,他側過頭對董小雅說了些什麼。小雅有些驚訝,不過還是點頭應了。只見她離開座位,蓮步輕移著走進了耳房;不多時,她捧著一個精緻的木盒走了出來,盒子上還有一封信。

蕭靖笑道:“鏡報發售至今的每一期報紙,這盒子裡都有一份,還請公子笑納。至於鏡報的作為,多看些報紙便心中有數,蕭某不再自賣自誇地辯解,以免惹人生厭。與足下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少,那封信,是蕭某對於許多疑問的態度。凌兄儘管一觀,不過看完了要把信給我留下。”

看著對方接過盒子,蕭靖忽然有點肉疼。這珍藏版的貴賓禮盒總共才準備了三十個,這就送出去了一個!看來,過兩天還得補貨!

凌公子展開了信。才讀了幾句,他的表情就和剛才不同了。

看信的過程中,他的神色不斷變化著:那裡面有不屑,有質疑,更有掙扎和迷茫。讀罷,他閉上眼睛沉默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