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0部分,林氏榮華,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定下了,他們只要照著先例來就好。
至於蜀後及其他嬪妃,則是再嫁隨己,她們要是不想再嫁,也可領了一筆安家銀子離開。
有子女的可跟隨子女生活。
梁國只規定這些亡國子在成年前不能離開梁都,至於成年後的事,他們是不會管的。
梁國開始在蜀國戰後重建,擇了吉日祭天,昭告天下,至此,除了還偏安一隅的大理,及被吐蕃,遼國佔去的一部分失土外,大唐的天下算是統一了大半。
可是,梁帝卻不再流露出收服之意,而是開始輕徭薄賦,讓萬民休養生息。
魯親王除了政事之外,每天就堅持不懈的去李子謙府上報到,倆人年紀相差了好幾歲,奈何李子謙向來成熟穩重,而魯親王又跳脫,所以才能成為好朋友。
有他在,李子謙的日子可比黃易安好多了,京中沒人敢欺負他,連酸話都不敢當著他的面說。
且他還很順利的就進了國子學讀書,跟當年黃易安還要到禮部去報到全然不一樣。
黃易安本來還覺得他們可能會有共同語言,畢竟都是亡國太子嘛。
但過來一看,自己倒積了一肚子的氣,轉身走了。
第五百四十章 大結局
天下一統,雖也有失去利益,心中不忿之人,但對更多的百姓而言,這是好事。
梁帝重新劃分道州,委派官員,又增開恩科,向天下招賢納士。
不僅才經過戰事的蜀地減免了賦稅,其他道州也被免了部分賦稅。
因為戰爭流落各地的災民或是當地定居下,或是開始調頭回鄉。
其中因此而死的將士和百姓,活著的人都沒能為他們傷心多少,便要開始為新的生活奔波起來。
待他們終於能緩一口氣想起來傷心時,時間又過去了很久,生活的重擔壓在身上,傷心變成了疲憊,也很難再哭出來,只是一種悲傷惋惜一直縈繞在心間。
可是看著在家裡和巷子裡跑來跑去的孩子,他們再疲憊也不由精神一振,微微露出笑容來。
好似整個人都充入了一股活力。
天下一統了,將來總不會再打來打去了吧?
他們的孩子應該不會再遭離亂之苦,應該可以平安一生了吧?
抱著這一絲期望,他們更努力的生活,等到他們可以抱上孫子時,戰爭對家裡的孩子來說只存在說書人的口中。
他們只知道遠在北邊或西邊的邊境偶爾會有些衝突,但那裡離他們太遠了,一切只在傳說中,至少他們從有記憶以來是沒見過打仗的。
所以他們聽到大梁被蠻夷欺負時,很是氣憤的擼起袖子罵,“咱唐唐大梁怕什麼,打回去啊?”
“邊境的將士都是吃素的,一點血性也沒有,都被人欺負到頭上了卻還不動手!”
“朝中的大人怎麼這麼慫?要是我,早下令打回去了,一次被欺負不還擊,以後他們便會當我們大梁是好欺負的……”
這些話讓他們的爹或祖父聽到了,才進家門就被棍子打出去了,怒道:“你們上下嘴巴一碰就想讓邊關的將士去送命,你們以為仗是那麼好打的?到時士兵不足要徵兵,是你去當兵,還是你老子我去?”
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梗著脖子道:“我去又如何?我才不會像他們一樣貪生怕死呢!”
“你,”父親瞪著兒子,眼淚滾滾而流,“你這混球,這天下才安定了二十年啊!當年你叔叔和小姑就是在逃難途中沒有的,你以為打仗那麼好嗎?”
坐在廊下的老人微微一嘆,抹了抹紅腫的眼眶道:“還是吃得苦太少了,所以事不關己隨便怎麼說都行,明兒你把他們兄弟帶去地裡,把山腳那片荒地開出來。”
青年眼前一黑,那片荒地不少,至少得有七八畝,“祖父……”
老人揮了揮手道:“你們兄弟幾個也長大了,以後總要分家,家裡就這麼點地,哪裡夠啊,既然都閒得去茶館打嘴炮了,那就去開荒吧。”
父親覺得老爹說得對,抹了抹眼淚後恨恨地道:“明兒就去,從早上幹到晚上,早些規整出來,我去和衙門上報。”
二十年前,大梁一統天下後歸攏流民,除了分他們永業田和口分田外,還做了規定,無主的荒地農民和流民都可開墾,開出來後上報衙門,上交一半,剩下的一半便歸自己所有,頭三年還免稅。
但荒地一般都是生地,上面不僅雜草雜樹混雜,還有不少石塊,有的人家一年都未必能開出來兩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