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部分,大文豪,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處,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若老夫有子弟開蒙,只需這一篇文章,令他熟記,這讀書的底子,便算是打好了。”
“教化之道,不在於生澀難懂,也即不在多,而在於減。”
“減?”
“對,減,同樣的內容,若要教授,絮絮叨叨,味同嚼蠟的硬塞幾部書,乃至於幾十部書上去,不但讀書的人吃力,且教授者,亦是大費苦心,因此教化之道,在於將這些濃縮起來,精煉至最少,令子弟熟讀,打好根基,接下來,再進行教化,就不難了。”
“此文,便是將這個減,發揮到了極致,甚至到了可怕的地步,可減也就罷了,竟還能朗朗上口,即便是不曾讀書的人,亦是能很快熟記,這是何其難得的事。”
“若是此文若是能夠流傳於世,這不知可減去多少先生的功夫,更不知,可以使多少開蒙的讀書人,節省多少氣力。聖人倡導的是有教無類,可是要做到有教無類,何其難也,讀書……終究是苦差事,想要入這個門,更是難上加難,一個屠戶的子弟,想要讀書,會有先生,專門針對他,拿出無數的書籍來為他開蒙嗎?即便真有這樣的先生,可這樣的窮苦子弟,又如何能長年累月的不事生產,只專心讀書呢?”
“這可《三字經》,卻是不同,它可以使原本一個給一個童子開蒙的先生,同時給三五個童子開蒙,也可以使更多的童子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打下讀書的根底。某可斷言,此文一旦流傳於世,必定流傳千古,馳名天下,受益者,不可計數。”
蔣學士激動得有些顫抖,他似乎覺得還不足以表達自己對此文的心情,接著道:“此文之精妙,難以言喻。老夫倡議,此文該入天人榜!”
又是倡議……
其實不經蔣學士提醒還好,經他一提醒,所有學士再去回味這文章,俱都震撼了。
不錯。
這極有可能是一篇改變無數讀書人的文章,短短千字,包羅永珍,竟將一個讀書啟蒙之人所學的知識,竟全數都囊括了進去。
裡頭有春秋,有大義,有孔孟,有仁義,有對教育的提倡,有天文,有地理,有經史,有農時,有五行,有綱常……
起初,可能大家聽了,覺得這只是打油詩,可現在大家細細思來,竟然發現裡頭的文字,尤為適合朗讀,明明是最簡單的文字,最膚淺的道理,可越是回味,越覺得震撼。
“只是……”有學士踟躕道:“才剛剛選定了一篇文章入榜,若再入榜一篇文章,這……是否妥當?”
蔣學士卻是凜然道:“吾等品文、鑑文,是以文章之高下而推選文章,莫非還要選擇時候嗎?”
楊彪點點頭,突的想起了什麼,便道:“這也是陳凱之的文章。”
方才那蔣學士,還對陳凱之頗有成見的,現在卻是道:“真是個可怕的少年啊,老夫對他敬佩之至,真願一見,一睹風采。”
眾人先是一愣,隨即紛紛頜首。
楊彪這時方才想起了自己的職責,不由認真地看著蔣學士道:“蔣學士,你當真要提此倡議嗎?”
蔣學士毫不猶豫道:“正是。”
楊彪道:“願聞其詳。”
蔣學士想了想,便道:“千古奇文,自該流傳千古!”
這個理由……卻是震驚四座了。
流傳千古的文章,便是蔣學士要求將文章列入地榜。
一旦數日之後,眾學士當真認為有資格,附議了蔣學士,這就意味著,在當今有一篇文章,將名列天人榜的地榜之中。
更可怕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另有一篇文章,已經列入了人榜。
呼…
連楊彪都覺得,蔣學士的理由有些過份。
這文章,當真有如此之好?
自然,在最後決定之前的這些時間裡,他還需去細細品讀一番,才作出最後的結果的。
不過此時,他還是再次問道:“當真?”
蔣學士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眼裡古井無波,完全不受絲毫影響,只吐出了兩個字:“當真!”
“那麼,擇定吉日吧。”楊彪頜首點頭。
眾人此時心情各有千秋,這篇文章,還需再細細的品讀,因為是倡議進入地榜,所以更該苛刻一些。
陳義興彷彿做夢一般,卻見蔣學士已經起身,於是便隨著眾學生一道起身,相互作揖行禮,方才各自散去。
“陳凱之這小子,還真是……”陳義興回到了自己的書齋,回想到那個同船而渡的小子,不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