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部分,大文豪,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份文稿,立即刊印出來。”
東家接過稿子,大致看了看:“這是什麼?可是李子先生新近的大作嗎?”
李文彬現在最恨別人叫他李子了,臉頓時陰沉下來,口裡道:“這是陳凱之的新作。”
東家一聽,頓時凜然,打起精神來:“是那位陳子先生,上了地榜的那位才子?哎呀,這可了不得了啊。”
李文彬的心裡卻是氣得七竅生煙,整個人都陰沉了起來,冷冷地看著東家,不過即便再氣憤,他卻又不便發火,心說這樣也好,這陳凱之本就風頭正勁,藉著這個名聲,這稿子傳播也快一些,到時候……倒黴得也快一些!
於是他斂去憤意,輕輕頷首點頭:“總而言之,要儘快,若是遲了,只怕就有人捷足先登了。”
說罷,他也懶得再理會,揹著手,直接走了。
這學而館的東家則是小心翼翼地捧著文稿,如寶貝似的。
陳凱之最近可是名動洛陽啊,他的正氣歌,更是一時之間引來了洛陽紙貴,現在他又出了新的文稿,對於學而館來說,簡直就是至寶。
東家激動地道:“來,來人……預備雕版,將手裡的夥計,全部停下來,從現在開始,只印刷這部書,噢,請趙先生來,現在就校稿,趕緊,要快!”
於是,這學而館弄出了極大的動靜,因為事先為了搶佔商機,便在外掛了牌子,即《陳子先生最新大作》。
這牌子一遞出來,頓時引起了學許多人的矚目,自然惹來了無數的流言蜚語。
上一次的正氣歌,實是陳凱之的開山之作,畢竟三字經不過是蒙學的啟蒙讀物,教育意義重大,可這正氣歌,卻是朗朗上口。洛陽的讀書人,一個個在私下傳唱,而現在又出了最新的大作,還如此大張旗鼓的宣示出來,自然而然就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用不了多久,那學而館外便是車馬如龍了,有來打聽的,有的直接慷慨解囊,先預定的。
學而館單單收到的預定金,便足有上千兩銀子,這可只是定金啊,若是預購的書全數賣出去,單這個,便有高達萬兩的銷售額,而這……還只是開頭而已。
就像看到了一個聚寶盆似的,學而館已是開始全力印刷了。
反而是陳凱之,此時卻是一臉懵逼了。
臥槽,缺德啊,他只顧著想故事,卻是忘了,原來還可以靠這個掙銀子?
心裡雖是隱隱作痛,可也還算淡定,因為後續的故事,總還在自己的肚子裡,所以反而不急。
別人都等著看陳凱之的最新大作,陳凱之呢,卻也在看著這個熱鬧。
在學宮裡,已有不少人在打聽陳凱之最新的作品是什麼了,連楊業也忍不住跑來打聽,都被陳凱之敷衍了去。
對別人是好打發,可是面對劉夢遠先生的時候,陳凱之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劉先生最近總是一臉幽怨地看著陳凱之,那眼神,就如怨婦一般,彷彿是在說,好哇你個陳凱之,當初我一再給你作薦人,將你的文章推去天人閣,你倒是好,過河拆板了,現在出了大作,竟和那些書館的人合夥?
劉夢遠自然也有高傲的一面,讀書人嘛,雖然心裡想問,卻又不便問,只是那眼神,實在讓陳凱之有些受不了罷了。
於是這一下子,陳凱之似乎就成了洛陽城的焦點,不過也有知道一些內情的人似乎沒有顯山露水,只是覺得這件事的背後,並不簡單。
這一天傍晚,陳凱之放學回來,鄧健早已下值了,一見陳凱之,便在門外將陳凱之攔住了。
朝著陳凱之擠眉弄眼,他壓低聲音道:“有人來拜訪你。”
陳凱之不免意外,微微一愣,滿是不解地問道:“不知是誰?”
鄧健嘆口氣道:“是曾侍學,曾侍學也在國史館裡公幹,和我還算相熟,他可擔心你了,你在文樓裡說的那石頭記,令他覺得……”
“我懂了,師兄,我這就去見見吧。”陳凱之點點頭,便繼續往屋裡走。
這個世上,總會有好心和熱心的人,或許是因為愛惜陳凱之的才華,又或許只是單純的好意,在眼看著一個少年人就要壞事的時候,不免會好意地過來提醒一二。
對於這樣的人,陳凱之是很尊敬的。
不過陳凱之歷來是極有主見的人,他既然要說這個石頭記,自然是有他的用意,絕不會因為別人相勸,便改變主意的。
陳凱之徐徐的進屋,鄧健這座宅子寒酸,連個正式的廳堂都沒有,沒辦法,只好在飯廳裡待客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