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部分,大文豪,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深長地道:“若是推廣,可使讀書之人,事半功倍。”
本是讓惹爭議的文,此刻卻有了驚人的成績,看來是值得推廣的。
衍聖公若有所思起來,旋即淡淡說道:“看來這三字經,果然沒有令吾失望。那麼……”他踟躕著:“就下學旨,知會各國,請他們推廣吧,曲阜境內,也遵照辦理,不過三字經還需潤色為好,譬如這第二句,開篇即是‘昔孟母,擇鄰處’又說‘竇燕山,有義方’……吾看,有所不妥。”
文忠公頓時瞭然了。
一旦推廣,那麼全天下的讀書人,只要入學便要背誦和熟讀這篇文章,可是呢,全文第一句且不說,人之初、性本善,這是理所應當。
可是第二句,講的便是孟母教授亞聖孟子的典故,至於這“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此句,這個竇燕山更是個名不見經傳之人。
這既是衍聖公府推行的啟蒙書,將來勢必要風靡天下,卻獨獨開篇,卻沒有聖人的事例,這如何說得過去。
文忠公道:“末學會請文淵閣諸儒進行潤色。”
“很好。”衍聖公依舊板著臉:“此事關係重大,不可不慎,潤色之後,再送吾看看。”
“是。”
“至於……這個陳凱之……”衍聖公眯著眼:“該如何處置?”
文忠公想了想,才道:“可以下學旨旌表,或是賜予學爵。”
一旁的文正公卻是憂心忡忡地道:“衍聖公府,歷年來對於學爵的賜予,都甚是謹慎,也早有定例,每年的學爵賜予,不得超過五人,唯恐學爵氾濫,影響公府清名。去歲,也是五個名額,獨獨是北燕國和西涼國的讀書人沒有得到賜予,為顯得雨露均霑,因此今歲的兩個名額,非要是北燕人和西涼人不可。年初的時候,公府已賜予了兩個名額出去,如此一來,眼下的員額,只有一人了。”
他深深地看了衍聖公一眼,繼續道:“這最後一個名額,擬定的乃是楚國荊州盧氏子弟,盧氏詩書傳家,在荊楚之地具有很高的聲望。其祖父盧志道,曾親來曲阜,捐納七萬擔糧食,為了弘揚聖人之學,可謂是殫精竭慮。此後他的長子在楚國出任相國,而今……”
“噢……”衍聖公沒有繼續讓文正公繼續說下去,點點頭道:“吾知道了,學爵的本意在於弘揚聖學,既如此,那麼今歲就下學旨,旌表陳凱之吧,至於學爵,明歲再說。”
“明歲怕也不成。”文正公道:“明歲要給……”
“那就以後再說。”衍聖公擺擺手,不以為意的樣子。
正在這時,卻有童子匆匆進來,快步到了衍聖公的身側,低聲密語了幾句。
第二百六十二章:賜爵(4更求月票)
聽了這童子的話,衍聖公的臉頓時拉了下來,口裡忍不住地道:“竟有此事?堂堂大陳,竟鬧出這樣的笑話?”
衍聖公顯得怫然不悅,一張面容越發陰沉,就像天要塌下來一樣似的。
“祭文呢,取來!”
童子忙將祭文送到了衍聖公的面前。
衍聖公掃視了眾人一眼,見諸人都是一頭霧水的樣子,便沒有接祭文,而是道:“洛陽出事了,洛陽學宮,在祭祀大典上,竟鬧出了笑話。”
眾人不禁詫異起來。
這怎麼可能出事?這五百年來,從未出過事啊,這麼莊重的祭祀,對於各國都算是大事,怎麼會出事?
於是大家都露出了甚是不解的樣子。
衍聖公便將事情大致地說了一遍,臉上露出了深深的憂慮之色,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禮崩樂壞的苗頭。
而後,他這才看了童子一眼,道:“將文章,念出來吧。”
童子頷首:“天地有正氣……”
所有人都沉默著,聽著朗誦。
一開始,所有人明白了為何會出事,可是很快……開始有人動容了。
這絕對是屬於一篇足以流芳千古的佳作,即便是衍聖公府不去推廣,也足以光耀萬世。
震撼。
深深的震撼。
盤繞在每一個人心頭的,除了震撼,再無其他。
待文章念畢,杏林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過了良久後,終於,文正公率先開了口:“文章,是極好的文章,堪稱絕唱。只是……吾以為,此文放在祭祀大典,確是失禮之極。”
這的確是一片好文章,只是……
衍聖公的面色依舊陰沉無比,依舊顯得很是不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