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0部分,大文豪,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商鋪裡的掌櫃俱成從中大發其財,自然而然,他們也有了自己的需求。
需求越來越多,而且需求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高,行業也開始出現了細分的趨勢,譬如尋常人,只用瓦碗,這瓷碗,只有宮中和極少數的富貴人家方才用的,可隨著濟北富足人口的增多,瓷碗之類的東西,肯定會變得流行,只是從外地高價將這陶瓷送來,不但價格居高不下,而且還難以供應市場,自然而然會有人看中商機,在本地開窯,興建陶瓷的作坊。
如此一來,他們也需要招募人手,也需要投入金錢,需要大量的磚頭,需要煤和木炭的供應,自然而然,這就催生出了燒炭的產業,燒炭需要木材,有不免需要伐木場,伐木場需要斧頭和大量的鋸子,便有專門的冶金作坊,冶金需要鋼鐵,鋼鐵作坊的買賣就興旺起來。
這其中可謂是環環相扣,兩大支柱產業,衍生出數十上百種各色的作坊,而作坊需要人工,濟北人口不足,就不得不開出價格較高的薪水,濟北的薪俸,比之大陳最富足的江南地區的匠人薪俸,還要多一倍有餘,有了這個動力,就足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投靠了,而一旦天下百業的精英匯聚於濟北,這就衍生出了更多地婦人和中產的群體,於是,繼續迴圈下去,需求非但沒有得到滿足,反而更加高了。
這也是陳凱之預期的,面對現在的濟北狀況,他並不驚訝,可他依舊錶現出很滿意的表情,朝楊彪點點頭。
“很不錯。”
宴先生等人聽聞,一臉神往的樣子。
“看來,老夫也得挑個日子去濟北走走。”
“不只如此。”楊彪笑吟吟的,像是獻寶一樣的:“現在那濟北知府,正在和一些大商賈,謀劃著興建碼頭,還有船塢,隨著吳楚之地的海貿開始頻繁,這海船的需求也變得愈來愈大,越國原本最擅舟船,可也無法滿足如此大的需求,因此,濟北這兒,現在已經開始大規模的招募船匠,並且募集了大量的銀子,想要在造船方面,一展拳腳,荀家那兒,也投了二十萬兩銀子,似乎對這造船,極為看好。照這麼發展下去,濟北絕對能成為天下的貿易中心。”
陳凱之很是欣慰的,朝楊彪重重點頭道:“有時候,本王真想去看一看,若不是實在抽不開身,去見識見識也好。”
現在也該是驗收成果的時候了,只是他現在真的忙得抽不開身。
百業的興旺,尤其是濟北那兒並沒有太多的規模,人口來自於天南地北,這就可能引發技術的交流,就如最簡單的食物一般,在這個時代,因為交通不便,天下衍生出來的菜系,五花八門,足足數十種之多,各地的口味各有不同,可濟北這樣的移民新城,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天南地北的人匯聚一起,無數種菜系大行其道,最終開始融匯。
美食是如此,其他的技藝,同樣也如此,各地的技藝發展各有不同,可因為時代和交通的侷限,各種技術之間,並非可以普及,而此時,大家湊在一起,技術交流就產生了,肯定有不一樣的效果。
陳凱之心裡對這濟北,反而有了嚮往之心,卻還是按捺住自己的心,眼下,還是朝中的事要緊。
其他的只能暫時放一邊了。
送別了幾位先生,陳凱之便將這陳子十三篇放置在案牘上,一篇篇的細看和修改,因為有些地方,楊彪並未能理解,或是有些地方,楊彪儒氣太重,反而少一些之乎者也,反而更連貫一些。
所以陳凱之閉門修改起來。
修書是最麻煩的,可一篇文章修下來,陳凱之方才感慨,楊先生真不容易啊,這幾年來,修了這一部書,只怕絞盡了不少腦汁,陳凱之方又想起,上一世看過一個叫上山打老虎額的傢伙,雖是以寫h文為主,卻洋洋灑灑的寫了數百萬言,什麼《明朝好丈夫》、《公子風流》、《庶子風流》之類,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這寫文根本就是苦力活嗎,一天到晚只能窩在房間裡,寫寫改改的,很不容易呢。
當初自己看書時,並不費勁,而如今身體力行,莫說去寫,便是去修修改改,方才知道人家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早知如此,上輩子該多給他一些月票才是。
陳凱之不禁感慨,待將書稿修完,陳凱之命人將書稿送至楊彪處。
楊彪得了書稿,隨即,則命人將書稿送至天人閣。
楊彪很明白,此書想要推廣,唯一的法子,便是天人閣。
如今他和蔣學士等人下了山,天人閣已新推舉出了新的學士,學童見楊彪親自送書來,顯得很是詫異,隨即忙是取了書,忙是送上山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