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部分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0部分,我的二戰不可能這麼萌,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國鐵道紀行》是林有德非常喜歡的日本電視系列片之一,裡面把中國的河山拍得異常的秀麗,把中國的人民拍得善良又熱情。據說這部片的創作陣容裡有日本左翼人士,所以理所當然的把日本人對中國的好印象都集中展現出來。
看完這部電視片,整個心裡都是亮堂堂的,對祖國的山河與人民的熱愛簡直就想要溢位來一樣。林有德看完這片之後覺得政府的文宣部門簡直就是一群豬,還不如日本人懂得表現這個國家的美好。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不久之後中國自己終於拿出了《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好片,只可惜第二部又開始體虧思屁了,好好的歌頌下這個國家的美好******你們會死啊?
“嗯,這個好聽很多。”薇尤拉說,“我都覺得這個更好聽,那就沒錯了,音樂這東西,門外漢都能分辨出好壞那就說明真的好壞有別對吧?”
“對,如果門外漢在沒有預設立場的情況下都能分辨出哪個更好,說明兩個真的有差距。”林有德停止演奏,回頭看著自己的正妻,“那就決定這首好了。”
“之後要讓柏林愛樂樂團來演奏錄音麼?能趕得及麼?”薇尤拉看起來有點擔心,“你會決定做這個電視節目,也是因為它只要剪輯配樂之後就能用,可以填補電視劇拍攝完成之前的空白不是麼?”
“事實上,我不準備讓柏林愛樂樂團來演奏,我不準備用任何交響樂團。交響樂太貴族了,不夠平民,人民喜歡的是那種更加簡單的音樂。”
“就像莉迪亞他們演唱的那種?”
“沒錯,所以這首歌會讓莉迪亞和她的班底來錄音,只要把樂譜送回去,應該很快就能完成了,畢竟給莉迪亞伴奏的樂隊較小,而且我這首歌的編曲沒用什麼高深的技法,他們應該很快就能上手。”
“欸,這樣啊。”薇尤拉趴在林有德的肩膀上,硬邦邦的肋骨頂著林有德的後腦勺,讓已經習慣了柔軟觸感包裹的林有德的後腦勺發出了無聲的抗議。
“這也是你搶佔流行文化的大戰略的第一環?”
“沒錯,音樂也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當然要努力的搶佔。而且佔領了音樂的陣地之後,它和電影形成的合力會非常可怕。”
林有德很清楚這點,音樂和畫面的結合能給人帶來多麼深刻的固有印象,一部成功的電影必然會讓它的配樂深入人心。
一聽到弗羅多出發時那段悠揚的音樂,就會響起《魔戒》那美麗的中土世界,一聽到《寂靜之聲》就會想到《畢業生》中那激揚的青春和叛逆,以及淡淡的感傷和無助。
披頭士樂隊和同時期的朋克們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人,而錯過了那個年代的林有德,也透過其他方式見識到了音樂的強大影響力。
一首《海闊天空》幾乎成為了林有德那一代年輕人的集體回憶——當然同樣成為集體回憶還有稍晚才誕生的《同桌的你》,林有德那一代中學生幾乎沒有不會唱兩句這兩首歌的。
隨後韓流來襲,一堆人對韓語歌趨之若鶩,也讓林有德感受到淡淡的不爽——順便這種不爽貌似很多人都有,所以才會有那首惡搞到了極點的《王師傅》。
韓語歌也讓林有德意識到,音樂也是文化入侵的急先鋒,因為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沒有國界所以可以用作入侵。
看看華語歌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受到日本流行樂的影響,很多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老歌竟然都是日本歌曲的翻唱,這使得深愛這些老歌的人在聽到日本原曲的時候會產生對日本的天然親近感。
比如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小時候林有德受他小叔的影響特別喜歡鄧麗君,所以後來知道《漫步人生路》是翻唱的中島美雪的歌的時候,對中島美雪的好感度一下子就爆了。再後來林有德發現中島美雪還唱了《最初的夢想》的原曲《騎在銀龍背上》,就喜歡這日本歌手喜歡得不得了。那段時間林有德根本遊走在成為精神日本人的邊緣,不過最終他血管裡的龍血戰勝了日本人的文化滲透。
不過,當林有德長大並且接觸網際網路之後,他發現有一群人沒能抗住著侵蝕,精神日本人的數量之龐大,到了可怕的地步。
除此之外,精神美國人、精神德國人和精神蘇聯人的數量也相當龐大,讓林有德深刻的體會到文化入侵是確實存在的,你不去佔領文化陣地,別人就會佔領,你不去侵略別人,別人就會侵略你。
“所以,文化宣傳戰線,和科技戰線幾乎同樣重要。”林有德低頭看著鋼琴鍵盤,“好萊塢對美帝霸權的貢獻,一點不比美軍的堅船利炮差。當然了,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