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湯粉小小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章 民族的歸屬感,時空之門1640,鉛山湯粉小小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說與兩廣總督沈猶龍的談判已經基本上達成了協議,但在移民的安置和歸屬感問題上卻是一直讓吳正道和周揚感覺到憂心,就拿已經加入到香港戶籍的移民來說吧,他們並沒有多少澳洲人歸屬感。
往往對外的時候,只要不是有澳洲人在的場合他們都會說自己是大明人,而不是澳洲人。
澳洲人這個身份似乎讓他們感覺到尷尬,畢竟香港距離大明很近,只不過是一牆之外,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香港也是大明的土地,而澳洲人不過暫時借居於此,他們之所以選擇加入澳洲國籍,不過是為了生活,獲得一份工作。
這種思想可要不得,要知道後世美國是有名的移民國家,它的凝聚力來源於軍事和科技金融上的強大,奠定了國家居民的自豪感,本身的民族來源於太多,並沒有真正的自己歷史,所以他們的民族凝聚力並不是那麼強大。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教育上下手,教育是解決之根本,除了不斷的給他們灌輸澳洲思想,澳洲的國家精神之外,還要讓他們擁有來自同源同族的自豪感。
而不是把澳洲當成番邦小國,不過是暫時為了生存而加入。
香港的居民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在教育上,要讓他們知道澳洲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弱小,而是非常強大,就必須要讓他們有自豪感。
自豪感這個東西來源對本身的民族認同有很大的關係,他們之所以對大明人這個稱呼有自豪感是源於文化教育,地處中原向來以世界中心自居,周邊的小國在他們眼裡都是番邦小國。
即便是這個時候地盤比他們大的多的西班牙、荷蘭,在他們眼裡也不過是一名野人罷了,有這種先決的條件在,想要改變就很難了。
香港的基礎教育還很薄弱,國內的教師數量有限,除了對這裡比較好奇之外,其實那幫子教師出身的人對於這裡並沒大興趣。
這就造成了這裡的國民認同度不高,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有老師。
老師的問題很難解決啊,沒人願意來,就是給出他們在高的政治待遇都不願意來,別說人家沒有奉獻精神,都是從現代21世紀來的,你們有奉獻精神的完全可以自己來嘛,幹嘛要別人來。
“老吳啊,這個問題需要你出面,你出面才能解決,我覺得那幫子人會聽你的,畢竟你的影響力比我大多了。”
周揚捧著吳正道,說起影響力,在年輕人當中他們都算是佼佼者,一點也不輸於對方,唯一不同的是吳正道有個漂亮的女友,這點沒法比。
“影響力這東西都是表面的,能來大明基本上都是想著日後走上更高位置混履歷的,要不就是真的喜歡這裡,其他人還真的不願意來,這裡比巴達維亞危險多了。”
吳正道說的不假,這裡的確比巴達維亞危險的多了,畢竟荷蘭人與澳洲是大使級的關係,即便是周邊有在多的土著,但城裡還是安全的,香港就不同了,這裡駐守兵力太少,讓他們感覺不到安全感。
駐兵多少從一定程度上的確是可以給人帶來安全感,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很難的,本土不可能抽調那麼多兵力過來,而且也沒那麼多兵力可供調遣,所以還是得另外想辦法。
“這個問題我覺得你交給楊雨舟可能會比較更靠譜,他的忽悠能力在我之上,其實問題很好解決,只要有利益誘惑他們就過來了,你以為他們不喜歡錢嗎,現在澳洲正式進入私有公有經濟共同時代,光靠公有經濟的分紅是很難過上更好生活的。”
“那你的意思是,讓楊雨舟回去香港的好處,這裡投資空間很大。”周揚試探的問道,畢竟他不知道吳正道的真實想法。
“隨著呂宋和馬六甲的開發一定會吸引大批冒險的資本家前往,這些教師出身的人,一般來說他們很難在這分到一杯羹,所以這個時候你可以適當伸出橄欖枝。”
經過吳正道這樣一提點,周揚似乎想到了什麼,好像的確是那麼回事,只是香港產業比較單一有什麼可以是吸引到他們過來的。
香港的產業還是比較單一的,主要做的就是進出口貿易中轉,把澳洲的貨物從這裡販賣給經銷商,本地出產的只有水泥,糧油一類的,紡織業沒有完全發展起來。
“我覺得你的發展思路要變化啊,不能只把眼光只放在這幾樣上,什麼食品深加工業也是發展的物件啊,未來這裡軍方橋頭堡,需要的軍用食品很多,你完全可以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啊。”
除了發展這些之外,吳正道能想到的掙錢生意太多了,要是他來當總督的話,他還會搞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