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湯粉小小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章 新的用工制度,時空之門1640,鉛山湯粉小小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進入到1640年11月底,距離穿越眾來到這個也即將迎來一週年,在這快一年的時間裡,從無到有,穿越展開一條劈荊斬刺的艱苦創業精神。
作為第一個定居點的長安鎮一直是澳洲的文化和經濟工業的發展重心,民政局在冊的人口中有一千五百人基本上生活在長安鎮,長安鎮的主幹道長安街雖然只有不到五十米寬度,但兩邊建設的臨街房舍卻是井然有序,除了具有傳統中式建築的風格之外,還增加一些西方建築的風格。
異域風情,中西合璧的現代建築風格,是第一次讓新移民感覺到這個國家與之生活的國度不同的地方。
新移民們在進入到澳洲之後,第一份工作基本會由移民局進行指導性就業安排,即根據自身所學的優勢進行就業,比如木匠或者泥瓦匠,他們會被安排進入到建築隊或者傢俱廠。
當然他們如果有能力進行跳槽的話,原有的企業也並不會對他們進行阻攔,這一點可以充分體現了澳洲不同。
雖然新移民們習慣性的叫著管理自己的穿越眾為東家或者老爺,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對這裡有了足夠感情,在大多數人眼裡,來澳洲不過是為了混口吃的。
等到他們猛然發現混口吃的既然能掙到這麼多錢,第一次有人覺得不應該這麼混下去,應該把錢存起來然後回到大明買上幾畝地,在然後娶上幾房媳婦。
有這樣想法的不在少數,不過這種思想與穿越眾的想法有些背道而馳,他們花大價錢將人從大明運到這裡不是為了讓他們掙上一筆錢然後回去的額,而是要把他們變成一名真正澳洲公民。
最近張宇對澳洲的新移民進行統計造冊發現,主動加入澳洲國籍的人才不到兩百人,除去穿越眾,也就是說還有八百多的新移民不願意加入澳洲國籍,這個問題可就非常嚴重了。
一直以來執委會都只是注重怎麼移民,卻沒有人對移民進行一個系統的管理和制定一個標準引進計劃。
在張宇看來,加入澳洲籍的新移民就得擁有不同的待遇,享受的工資和福利就必須和那些不願意入籍的移民有區別,否則根本體現不出兩者之間的差距,這不是根本就沒有優勢嗎。
於是他撰寫了一份關於區別用工對待的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是針對澳洲籍員工和未入籍的員工任用區別,同時要讓新移民自願的申請加入。
從目前這種情況來看,只有利誘才是最好的方式,這些新移民阿里到澳洲就是為了掙上一口飯吃,同時希望過上更好生活。
現在飯也吃上了,生活至少可以說已經比原來好了知道多少倍。
自打私有經濟改革以來,澳洲從主要以國營性質為主的社會發展到了雙重公私合營。
長安街兩邊的房舍,除了有店鋪還有居住房屋,基本上每個穿越眾都分到了一套住房,至於更高檔的住宿條件,執委會已經宣佈,由個人自行解決。
這套房子算是發給了所有人在這快一年多時間裡的貢獻做出的獎勵。
除去獎勵給自己內部人房子之外,還有一百多套已經完全可以居住的房屋和在建設中的房舍都將會進行出售,目前大部分的新移民居住在自行搭建的茅草屋內。
雖然這樣的居住環境在穿越眾看來有點差,但其實對於新移民來說已經非常不錯,和他們以前居住的環境沒有什麼區別。
在建設的這些房屋都將出售,這個訊息透過各家工廠的管理者向下進行宣傳,不過有資格購買的必須是澳洲國民。
雖說掙的工資不多,但擁有一套房子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都開始打聽怎樣才能購買。
這打聽下來知道原來人家這個房子只對內部人員進行銷售,什麼是內部人員,也就是澳洲國籍居民,你沒有就沒有資格買,也意味著不可能從銀行貸款。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等於斷送了很多人購買的希望,當大部分人知道自己沒有購買的希望時,某些走了****運的傢伙突然發現自己手裡好像有那麼一張澳洲居民證,這東西還是當初進入澳洲的時候,那些港口的大人所讓填寫的,當時很多人都沒有填,而自己選擇加入,看來這會派上用場了。
於是某些人拿著居民證件去銀行貸款買了房,隨後興高采烈的從售樓中心走了出來,雖然極力的掩飾自己買房了,但長安鎮就那麼大,一點兒小事很快就會傳開。
在知道某個人拿著澳洲居民證買下了一套房後,其他人也有樣學樣,也去貸了款買了房,這可把其他沒有買到的人給刺激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