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電影知道答案,幽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你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地獻身和證明!這不是你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可是一旦你做錯了,現實就會像鐵面無私的裁判,毫不猶豫地亮出紅牌,將你罰出場外,施予你重刑,就像對待小四一樣——剝奪了他15年的大好年華。
我們其實都是一樣的,經歷過生如夏花的學生時代,但是長大終究是難免的,不管願意與否,我們還是要了解這個世界。
而小四卻不懂這個道理,他依舊在勾勒著自以為美好的藍圖。他漠然地無視藍圖之外的一切東西,並妄圖將那些現實的東西一腳踢開,於是他用棒球棒打碎了教員休息室的燈泡,用匕首在小明身上宣洩著自己的不滿。
與之相反,曾經最肆無忌憚的小痞子滑頭,最後竟變成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老實人。
也許,小四的悲劇,還源於他對偶像的盲目崇拜和幻想。
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總是不乏偶像崇拜的,想一想誰不曾有過對某個人痴迷到朝思暮想、茶飯不思的時候?而一旦心目中的偶像某一天轟然倒塌,這種打擊是不可想象的。對於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小四而言,更是致命的。
師長、父親和哈尼,這幾個偶像的連續倒塌,讓小四不知所措。於是他不顧一切、螳臂當車地阻止最後一個偶像小明的消失。也許,他對小明的愛只是一種自我滿足和依靠,他必須要找到一面旗幟,就像堂吉訶德出征之前也必須要找一個相對好看的村婦,作為自己假想中的公主。
從這一點來說,堂吉訶德和小四是一樣的,都是腦子裡裝滿了一廂情願的幻想。不同的是,性格張揚的前者最終幡然醒悟,而性格內斂的後者憤怒地拔出了手中的匕首。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要幻想中(4)
當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小四的妹妹不小心把收音機踢倒在地,隨後這臺壞了很久的收音機突然發出了聲音。播音員唸了一份臺灣國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小四一家人愣愣地坐在那裡聽。而我也靜靜的躺在床上聽著,那彷彿在回憶我純真年代的終結。
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