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道德的理由,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德是否依賴於宗教

善就在於在任何特定的時刻都按上帝的意願行事。

——艾米爾?布倫納:《神聖誡命》(1947)

我敬神,但我不依賴他們。

——宮本武藏,於一乘寺( 約1608)

宗教與道德之間假設的聯絡

1995 年,亞拉巴馬州一個小鎮的法官羅伊?摩爾(Roy Moore)被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 起訴,起因是他在法庭上陳列《十誡》。摩爾也因以祈禱宣佈開庭而被起訴。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可能對摩爾不以為然,但亞拉巴馬州的選民卻不這麼看。2000年,摩爾成功地透過競選成為亞拉巴馬州高階法院主審法官,宣誓“恢復法律的道德基礎”。於是,“十誡法官”擁有了亞拉巴馬州最有權力的法官的職位。

然而,摩爾對自己觀點的宣傳並不順利。2001年7 月31 日凌晨,刻有《十誡》的花崗岩石碑被豎立在亞拉巴馬州審判大廳。這塊石碑重達5 000 多磅,每個進入大廳的人都會看到它。摩爾再一次被起訴。民眾支援他,有77% 的美國人認為,不應該強迫他移走石碑。但法律不允許。摩爾不服從移走石碑的命令,亞拉巴馬州法官法院解除了他的職務,說是他不能將自己置於法律之上。然而,摩爾認為,他是將上帝置於法律之上。

在西方*國家中,美國非同尋常地虔誠。90%的美國人相信上帝,而加拿大是71%,英國是52%,在丹麥和瑞典,這個數字接近20%。在美國,神父和牧師被當作道德專家的現象司空見慣。

為什麼人們會這樣看神職人員呢?通常的想法是,道德與宗教是密不可分的:人們通常相通道德只能在宗教的背景下得到理解。因為神職人員是宗教權威,所以他們也就被認為是道德權威。

神命論

在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和*教在內的主要神學傳統中,上帝被視為我們必須遵循的規範的立法者。他並不強迫我們遵循這些規範。我們作為自由的行為人而被創造,我們可以選擇接受還是拒絕他的命令。但是,如果我們按照我們應該的那樣去生活,就一定會遵守上帝的律法。這個觀念被一些神學家發展為精緻的關於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理論,這種理論被稱為神命論。這個理論的基本觀點是:“道德上的正當”就是上帝命令我們做的事情,“道德上的錯誤”就是上帝禁止我們做的事情。

這個理論有很多有吸引力的特點。它能立即解決關於倫理學客觀性的老問題。倫理學並不只關乎個人情感和社會習慣。一件事情是對是錯完全是客觀的:如果上帝命令做這件事,它就是對的;如果上帝禁止做這件事,它就是錯的。而且神命論還對人們長期以來的疑問——為什麼任何人都要為道德問題而勞心——提出了答案。為什麼不能忘記“倫理”而只關心自己呢?如果不道德就是觸犯上帝的命令,答案就很簡單了:在最後算總賬的日子,你將對自己的善惡負責。

然而,這個理論也有一些嚴重的問題。當然,無神論者不會接受它,因為他們不相信上帝存在。而且,它甚至對信仰者也存在一些困難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柏拉圖早就提出的,他是古希臘哲學家,他生活的時代比耶穌誕生早400 年。

自然法理論

在基督教思想史上,主要的倫理理論並不是神命論,獲得這一殊榮的是自然法理論。

亞里士多德大約在公元前350 年將這一觀念吸納進他的思想體系,他說,為了理解事物,必須問四個問題:它是什麼?它是由什麼製造的?它是如何產生的?它有何目的?(回答可以是:這是一把小刀,它是由金屬製造的,它是由匠人制作出來的,它是用來切東西的。)亞里士多德假定第四個問題——它有何目的——可以明智地對任何東西進行提問。“自然,”他說,“屬於原因的類別,它因為某事而執行。”

顯然,像小刀一樣的人工物品有其目的,因為在匠人制作它的時候在他們的心中就有一個目的。但是,那些不是我們製造出來的自然客體呢?亞里士多德相信它們也是有目的的。他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有牙以便我們咀嚼。這樣的生理學的例子是很有說服力的,對身體的每一部分,我們都可以直覺地感到它們似乎有著自己的特殊目的——眼睛為了看,心臟為了泵血等。但是,亞里士多德的論斷不限於有機物。根據他的觀點,每一個東西都有它的目的。他舉了一個不同種類的例子:下雨的目的是使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英美]如何追殺一隻吸血鬼

秋聲去

玄黃之始

青澀春天

[綜]主人有難

紅色風帆

征服你

榴蓮香菜

女子無德自風流

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