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部分,大遷徙(長篇紀實文學)完整版,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問題”,給移民一個公道,又使那些有“問題”的官員從中受到應受的教訓和處罰,於是,發《內參》 成了數家報刊的共同選擇。
各家媒體所發《內參》報送的級別都很高——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管水利的國務院副總理、水利部長、陝西省委書記、省長成了媒體的主要報送物件。
《內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並干預著三門峽庫區的一些問題。時任國務委員陳俊生、時任中紀委副書記陳作霖和王德瑛及陝西省省長程安東等領導,曾先後分別對媒 體的一些《內參》作過批示,隨後,部分《內參》層層批轉——問題也開始出在層層批轉上——一份內參批轉給了水利部,水利部又批轉給了移民部門的主管上級陝 西省水利廳。1996年4月,省水利廳便派該廳監察室幹部李世京和該廳所轄省移民辦一位副主任(系被舉報人)兩人組成的調查組,到渭南進行“內部調查”。
這次“內部調查”的結果可想而知。
記者曾在電話中同《工人日報》記者丁國元談起過此事,他說:內參太溫柔,內參面太窄,知道的人太少,一旦領導的批示被“擺平”,內參便毫無價值。而將文章 登報則不同,滿天下的人都知道並都盯著這件事,誰還敢打馬虎眼?
丁國元的指導思想導致了他後來被陝西方面指責為“不負責任”的行為。1996年12月18日,在他編輯的版面上,《工人日報》以“移民資金不能亂用”公開 報道了庫區的問題。這則以“來信”和“記者調查附記”形式出現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和媒體的跟進,轉載此文和評論庫區問題的文章相繼出現在各省和中央 媒體。
為了“維護形象”,渭南市官方很快對《工人日報》的報道進行了全面反擊。
如今,開啟渭南、陝西的檔案,只需讀讀檔案中的一些標題,便可以從那些鋪天蓋地而來的指責和近似於“判詞”的辯解中聞到當年瀰漫其中的濃濃“硝煙”—— 《工人日報》的這種做法是違反新聞紀律的;《工人日報》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反映信不實且與事實有本質上的出入;調查附記嚴重失實……
在“反映信和調查附記在庫區造成嚴重後果”一部分裡,渭南官方的說法更加嚇人:《工人日報》的報道會引起移民思想的混亂和蒙上長期陰影;會被個別別有用心 的人藉機利用,搞亂移民工作;會造成移民在情緒上與政府的對立;會嚴重影響庫區正常工作的開展,給庫區移民工作造成長期困難……
渭南和陝西方面以組織的名義講出的話無疑是有份量的。從記者統計的情況看,1997年,經渭南和陝西有關方面不厭其煩地找某些新聞單位交涉,同時,以求中 宣部領導打招呼等手段對全國敢於對其曝光的新聞媒體進行“治理整頓”,此後的三年間,全國新聞界對三門峽庫區的“負面報道”基本絕跡。
一級“組織”對新聞界的影響和控制是短暫的。新聞界對“三門峽庫區問題”的沉默終於再次以《內參》方式爆發。
2001年3月,遭到渭南官方猛烈攻擊的《工人日報》再次發《內參》揭露庫區問題。接著,《農民日報》、《人民日報》先後發表《內參》,對渭南市移民局的 問題進行了反映。
這些《內參》中,《農民日報》記者陳代安的“渭南移民局鄭博等人竟敢碰移民資金‘高壓線’”最具代表性。
這篇《內參》開門見山地指出:在古代,揮霍浪費水利專項資金是要殺頭的。建國以來,中央三令五申:移民資金屬救濟性質,必須專款專用,不得用於非移民項 目。某中央領導更是極言:“移民資金是‘高壓線’,誰也不能碰!”然而,記者在陝西瞭解到,渭南市移民辦原主任鄭博等人不僅敢碰移民資金這條“高壓線”, 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簡直敢割這條高壓線……
在該文“15萬移民的‘救命錢’”一節中,記者指出:1987年,移民返庫後,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先後給渭南移民局撥付一系列經費。主要有:安置15萬移民 返庫區定居經費2億元和30萬畝土地及一定數量的計劃內物資;渭南移民局經陝西和水利部呈報了3。4億元的“安置補充規劃報告”,0。96億元的扶持移民 生產週轉金和大宗額的遺留規劃報告。這些報告經國務院同意後大多下撥給了渭南移民局。
記者指出:大量“救命錢”沒有用於“救命”。比如,將安置15萬移民“壓縮”為7萬餘人,從中餘下大量的資金、土地和物資,被渭南移民辦一些人挪用或揮 霍。具體事實有:
非法拆借給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