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部分,大遷徙(長篇紀實文學)完整版,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惡痛絕的官員們,那些也許並不 知道舉報者李萬明等為何許人的上級官員,為了庫區“穩定”,為了“治”住那些他們想親近而又不得不狠心對其“治理”的移民,為了對付那些他們想解決而又無 法、無力解決的問題,為了渭南甚至是陝西或者是某一系統的“形象”與“名譽”,他們主動地走進了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圈子”,自覺不自覺地“包 容”、保護他們本來深惡痛絕的下級官員,違心地整治那個告狀不止的愚公李萬明和那些“不安分”的移民,以維護整個“圈子”的“政治生態平衡”……
仔細研究那些“定論”性材料後,記者發現了其中帶有濃厚“保護”色彩的的多處“敗筆”和充斥其間的種種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對鄭博主任的成功採訪已使記者 對稿件事實的把握底氣十足,這些漏洞百出的“定論”更讓記者對完成稿件充滿信心,採訪歸來不到一星期,一篇萬餘字的通訊《655次舉報》便交到了編輯部, 編輯部主任親自將稿件編成《655次舉報》和《渭南移民問題調查》兩篇,準備用作封面文章。主編審稿時大吃一驚:渭南庫區會有這麼嚴重的問題?為慎重起 見,本期暫不忙用此稿,先找渭南市宣傳部把稿件的事實核對一下再上。
2006年6月中旬,渭南市宣傳部的核稿覆函傳來。
覆函很客氣。“感謝你們對我市移民工作的關心和監督,同時對貴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表示感謝和敬意。渭南市委領導對你們所反映的問題非常重視,立即調查核 實。”
覆函的真正意圖在函件的後半部分以強硬的語氣表現了出來。“經有關部門認真核查後發現,文中所反映的問題,與事實有較大出入……中央和陝西省對渭南移民工 作已有定論,如報道不慎,可能會造成當地移民的混亂,給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負面效應,不利於安定和社會穩定。據此,我們建議不宜報道……”
渭南市宣傳部的覆函後還附有一份“渭南市移民局關於《655次舉報》等二文章反映問題的情況說明”。“說明”共11部分,每部分幾乎都一個格式一個腔調, 比如:對返遷人數被壓縮的問題,“《陝西省政府報送關於原渭南地區移民辦公室經費管理使用中有關問題的調查報告的函》對此問題已有調查和結論,結論為:反 映問題失實。”
對富餘土地問題,2003年洪災款問題,移民款流失問題,將移民款亂投資等等問題,渭南移民局的“說明”皆結論為“反映問題失實”或“一般工作問題,已糾 正”……
主編趙志剛將記者叫到他的辦公室,拿出渭南市宣傳部的函件笑問:“怎麼搞的?那邊說你的稿件全部失實呢。”
“連當事人鄭博都承認這些問題,渭南移民局的領導怎麼能不顧事實地全盤否定呢?”記者邊翻閱渭南的覆函邊強調,“趙主編,我採寫的稿件事實不會有問題。如 果有問題你可以開了我!”
“好,敢於用自己的飯碗擔保,我相信你!”趙主編邊說邊在稿件上簽字,“將《655次舉報》等兩稿用作本期封面文章。”
《655次舉報》終究沒能用出來——稿件排版準備送印刷廠的頭一天,渭南來了“滅火隊”。
渭南來北京“滅火”的共五人,“領隊”系渭南市宣傳部副部長楊某和渭南移民局安局長。
“滅火隊”先禮後兵。2006年6月24日,編輯部主任龍平川,執行編輯袁正兵和本記者在檢察日報社同楊副部長一行進行了溝通。從當天的記錄看,在面對面 的溝通會上,楊副部長只說了幾句官話,官話透過文質彬彬的楊副部長那溫聲細氣的關中口音說出顯得更加感人,“我是受市委、市府領導安排來北京與報社的同志 進行溝通的。我不瞭解情況,只是來向檢察日報的領導和記者學習。望新聞單位的同志多多體諒基層的難處……”
楊副部長的開場白一完,渭南移民局的安局長便被推到了“主講”的位置上。開初,龍平川、袁正兵和記者都有那麼一點緊張和不安,生怕安局長等人對稿件提出了 重大的失實證據,那樣,對報社和雜誌社的影響會非常不好。但大家專心地聽了半天,直到溝通會快結束時,安局長對他們已界定為“失實”的稿件也並未提出什麼 失實的事實,只是說稿件中把“非移民”叫“假移民”不準確;庫區非移民最多3000人,但文章中說有5000人;1996年至1998年,省政府拿出的是 一個億的資金搞移民安居工程,而不是稿件中說的3000萬;2005年10月22日抓劉懷榮等人是中午,但文章中寫成了晚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