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大遷徙(長篇紀實文學)完整版,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腔怒火的**者們都沒能見到他們希望見到的領導——後來,總結經驗教訓時,**者們說:那時,我們太沒經驗,也太老實。信訪辦的人說他們會把我們的材料
交領導,會把我們的要求反映上去,叫我們先回去,我們就真的走了。
到農曆二月,地裡已長出了綠油油的高粱苗,下山種地的移民和政府幹部仍在是否去留庫區的問題上僵持著。動員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動員的方法已由講道理到給予獎勵和好處去分化下山的移民——大荔、澄城兩縣領導到平民鄉東豫安村動員移民回安置區時,移民們紛紛在下邊起鬨鬧事,有人還呼起了口號,“我們要種地!我們要吃飯!”兩縣領導正感為難,一個叫舒軍的移民突然站起來說:“我是**黨員,我要聽政府的,回安置區去,今天就走!”
在移民們譏笑、諷刺和挖苦聲中,舒軍一家回澄城縣了。縣領導當場表態:這樣的好同志,回去後組織上馬上就給予安排(後真被安排為大隊書記)!
為了防止種地的隊伍被瓦解,這次下山種地的組織者展開了反分化。舒軍一家還未走出會場,王守信便站起來講道:各位鄉親,我們這次到省裡**,找到了省政府的一個領導,他中等個子,穿呢子衣服,戴呢子帽子。他說,你們種地不違法,你們的材料我們馬上轉給省裡主要領導,很快就能給你們答覆。所以,大家不能走,
我們就在這裡等著,等省領導的答覆!人群中傳出一陣歡呼:我們合法囉!我們不走囉!
種地隊伍的陣腳穩住了,王守信卻為他的“臨場發揮”付出了代價:他當天就被叫去“談話”,隨後被軟禁在朝邑……
王守信被“解決”後,庫區政府採取又一次強硬行動:出動人馬一邊驅趕移民,一邊犁掉田裡的高粱。王志義、王甲蓮、李玉珍等人領著移民奮力反抗,保住茂盛的高粱。
移民去留進入了下一個僵持階段。地裡那些被保護下來的高粱苗一天天在長高,移民們的焦慮也在一天天增長。每天勞作下來,擠在矮小的庵棚裡,大家都反覆探討著同一個問題:“有什麼辦法讓政府允許我們呆在庫區種地?”
為了解決讓政府允許移民呆在庫區種地的問題,3月初,王志義、王甲蓮、李玉珍等人召集18個村的移民代表開會。“我們應派人到北京給中央反映問題,讓上邊同意我們回庫區種地,讓上邊制止他們毀壞莊稼!”王志義講出了他多日來深思熟慮的辦法,移民代表們一致同意。
幾天後,被推選的三個移民代表出現在了北京街頭。代表之一的李孝玉有個姑父在中央計委,姑父的戰友劉某在水利部某司當司長。透過這個關係,移民們的材料和從庫區帶來的被幹部們犁掉的高粱苗傳到了水利部有關領導手中。李孝玉回憶說:“接待的同志很氣憤,馬上給陝西有關部門打了電話。過了三天,庫區移民打來電話,說省裡已通知庫區政府領導,嚴禁破壞青苗……”
李孝玉等人的北京之行給移民返庫區種地露出了一絲希望。移民在庫區站住了腳,並收穫了他們種下的高粱。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對所有移民的一種極大的鼓舞。山上的移民再次下山。
為了鞏固返庫成果,防止外部“入侵”,平民鄉的返庫移民在秋收時節成立了平民大隊。這個不被政府承認的“基層組織”卻“肝膽俱全”,王志義任大隊長,王甲
蓮任副大隊長,下邊會計、出納及生產隊隊長等編制齊全,李玉珍雖未任職,但據王志義介紹,“他其實才是平民大隊搖鵝毛扇的人物。”當時,平民大隊的地盤幾乎覆蓋了整個平民鄉,“居民”達三萬餘人。那個“大隊”的移民們至今還記得:在王志義等人的治理下,平民大隊紀律嚴密,民風淳樸。王志義等人制定了十幾種制度,提出了“要種地、要活命”的口號(整個庫區返庫種地的移民提出“我們要種地,我們要吃飯”的口號就是由此而來的)。民兵無情地打擊入侵的其他移民和一切偷摸公私財產的人,保護著大隊的生產成果。大家為了更加長久地留在庫區這一共同的目的,壓抑個性,容忍一切難容的人和事,大家安分守紀地在“大隊”指定的領地裡耕作收穫,不與哪怕是很過分的政府幹部鬧事,相互之間更不鬧事。大家互敬互重,團結一心,以農民少有的齊心凝聚在一起共同抵禦著縣、鄉幹部的攻擊、離間,不把任何哪怕是很小的把柄留給老想趕他們回安置區的政府幹部。
但這並不妨礙政府幹部採取行動。渭南地區某領導到平民大隊邊挽著袖子邊指著移民惡狠狠地說:管他媽的你們怎樣裝,都必須回安置區。想回去的要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