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大遷徙(長篇紀實文學)完整版,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結合本縣實際情況,華陰縣還規定:願意參加先遣隊的村民以社為單位報名,然後村裡討論,報鄉政府進行政審,最後由縣政府批准。
踴躍的報名在“積極分子動員大會”後的第二天就開始了。義升村第一個報名的是劉懷榮——本來,按政策規定,報名應“本人通,全家通,全社通”。可劉懷榮未 與家人商議就纏著村幹部硬要把全家11口人的名字全部報到赴寧夏先遣隊。村幹部說,先遣隊不要老人小孩和婦女。劉懷榮說,我去總可以吧!他們第二批去。村 幹部勸他,“你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可要三思,一下子把十幾口都遷去,就不留條退路?”劉懷榮兩眼一瞪,“支援國家建設還留什麼退路!”
這件事經華陰縣委宣傳部那幫筆桿子一提煉,劉懷榮很快就成了移民寧夏的典型。“典型”的事蹟馬上配合庫區移民的大局四處流傳——那些日子裡,縣、鄉幹部們 起早貪黑地騎著腳踏車,穿梭於各村社,不斷把劉懷榮這樣的動人故事以通報、報告會等形式傳遞給本縣或大荔、朝邑等縣年輕的積極分子們,然後,又把大荔、朝 邑等縣積極分子的故事蒐集給華陰的積極分子。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一直同劉懷榮等人一起鬧移民返庫的原朝邑縣嚴莊鄉新東市村的趙德龍也學著劉懷榮當了一回移民先進。1956年,趙20歲,是全家 10口人的頂樑柱——他的奶奶70多歲,父親患嚴重胃病,母親是個瞎子,六個弟妹都還年少,像這樣困難的家庭連鄉幹部也不同意他參加先遣隊。但幾次動員會 後,趙德龍熱血沸騰了,去先遣隊報名被拒絕後,他找到鄉長劉懷兵嚷嚷:“我是共青團員,為什麼不讓我參加先遣隊?”好心的劉鄉長勸他說:還是好好照顧家人 吧,先遣隊少你一個沒什麼,但你這個家少了你就更困難了。
趙德龍認為劉鄉長不支援自己建設新寧夏,又去鄉黨委書記雷步懷那裡纏,鄉里“磨”不過他,只好同意他參加先遣隊。五十多年過去了,回憶這段歷史時,趙德龍 仍然十分得意,“我是全鄉第一個報名的!”
全鄉第一個報名的趙德龍和劉懷榮一樣上了縣裡的簡報,他們“克服家庭困難建設新寧夏”的事蹟在庫區家喻戶曉……
據劉懷榮回憶:那段時間,幾乎天天都能聽到一些激動人心的先進事蹟。什麼義和村只分了30個先遣隊員名額卻有**十人爭著報名呀,什麼楊村某婦女要求和丈 夫共赴西北呀,什麼父子兄弟爭著報名當先遣隊的事蹟和妻子勸丈夫踴躍“建設新寧夏”的典型人物不斷在渭河平原上傳頌,激勵著更多的人上演繹出了更多更動人 的故事。
劉懷榮解釋說:那時,人們響應政府號召的積極性是真實的,大家要一心支援三門峽電站建設的熱情也是真實的。但大家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有因形勢所逼而不得不表 現的成分,你不表現就顯得落後,就會被人瞧不起,就會有人懷疑你不支援社會主義建設。那個年代,如果有誰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那他離倒黴的日子就不遠了。
南洛鄉義和村的那份血書也許就是這多種複雜情感的“結晶”。該村二社有個叫趙少虎的中農也去報名當先遣隊員,因成分“高”了點,且他是獨子,村裡擔心其走 後無人照顧他的父母,故勸他不要報名。這位20來歲的青年急了,當眾咬破手指在白布上寫下“堅決要求參加先遣隊”的血書交到村裡。村裡向鄉里報告後,鄉里 又把那份開始發黑的血書上報到縣裡,縣裡政審的幹部為其精神所感動,於是,趙少虎參加先遣隊的事不但很快解決,他還成了建設新寧夏的典型,被縣裡大張旗鼓 地宣傳了好一陣子。
為了把“建設新寧夏先遣隊”的聲勢造得更大,華陰縣除在各鄉、村、社不厭其煩地大會動員,小會發動外,還在縣城東邊的岳廟佈置了大型的“治理黃河大展覽” 等活動。朝邑、大荔、潼關三縣也組織各村社的先遣隊員和貧下中農輪流到西安文廟參觀了“根治黃河水害”的展覽。
兩處的展覽內容、形式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電站的模型就放在中國地圖的河南三門峽的位置上,女解說員用長棍一指,地圖後西北五省的小燈泡全亮了起來。參觀 的先遣隊員們激動得咬緊嘴唇邊點頭邊鼓掌。在另一個模型前,黃河決口,氾濫成災,把下游的人們淹得哭爹叫娘。女解說員一摁電鈕,三門峽水庫一下攔住了波濤 洶湧的黃河,下游的群眾立即脫離苦海,過起了安居樂業的日子。
參觀的先遣隊員們在拍紅巴掌的同時,更覺自己責任重大,“遷一家,保千家”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4、“關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