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遇見未知的自己,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書,這本書好棒哦!」一面把厚沉沉的一本書遞過來。
若菱被老闆娘的迷湯灌得ego有一點飄飄然,書接過來手一沉,好重!跟若菱平常會讀的那種袖珍本的書真是差得大遠了。若菱無奈地翻閱,看到這一本是肯恩紀念他癌症過世的妻了所寫的書--「是作者難得的感性作品」,有人這樣評論著。
「是故事就好看了,厚一點就厚一點吧!」若菱付了帳,上樓準
備看電影去。
注1:對榮格的學說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張老師文化出版的《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注2:。freewill。idv。tw 美麗心世界網站
注3:。whatthebleep。「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是一部以量子物理學的角度,探討心靈世界和物質世界共通之處的電影。
注4: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是超個人心理學界的天才、意識研究領域的愛因斯坦,他的著作相當多,臺灣翻譯了大約十多本。比較容易讀的是《事事本無礙》(光啟社出版),以及《恩寵與勇氣》(張老師文化出版)。
第10章
當靈性與科學相遇 ──我們創造了自己的世界
一個偌大的房間裡,擠滿了人。若菱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前面不會被人頭遮住視線的座位,一屁股坐了下來。引言人短短地介紹了這部影片的背景,說2004年在美國推出的時候,是當年電影票房排行榜的發燒片。
賣座的原因不是去看的人多,而是一個人看很多次,有個律師就看了十次,因為他不相信他為什麼會看不懂一部電影。
若菱想,那完了,我可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看不懂就欣賞男女主角也好吧!
第一段電影結束,若菱正在滿頭霧水、小我深受打擊的狀態下,導讀人上臺了。他看起來相當年輕,朝氣蓬勃。經過他清晰生動的引導,若菱總算稍稍理解了電影剛才片段的意義。大體上就是說:我們的大腦每秒鐘要處理四千億位(bit)的資訊,但是我們只能意識到其中二千位的資訊。
所以,我們會選擇性地去看東西,並且以此來體驗這個世界的人事物。
至於如何選擇,就是受到個人從小被灌輸的各種約定俗成的觀念、信念、標準、價值觀等等的影響,完全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每個人每天環顧四周,看見的是他想看見的東西,其它的東西大腦會自動排除掉。「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成見就是這樣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